内容摘要: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用声音交流信息、沟通感情越来越便捷、频繁而普遍。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人们口头表达能力的强与弱,已经成为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用声音交流信息、沟通感情越来越便捷、频繁而普遍。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人们口头表达能力的强与弱,已经成为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口语交际能力既然如此重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当然要引起重视,加大训练。可是,中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有些教师对口语交际认识不足甚至有偏差。还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语言运用题能做好就行了,再做其他的工作就是浪费时间。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由于不能设置良好的交际情境或者是没有恰当的评价激励机制,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特点和基本准则。
成功的口语交际首先要能有意识地对语言环境进行准确的判断,在判断的基础上去适应语境或去调整改变它。在交谈的过程中,对话题的选择需要双方的配合,要恰如其分地遵循礼貌原则,使口语交际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另外还要注意倾听,听清别人的意思、对对方的话做出及时的反应,才能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因为口语交际不是单向的表述,而是双向的交流。
二.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口语交际是双向活动,是多方的交流,一方所说的话必须能让对方听懂。因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采用恰当的语气,适当的语速,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必须使用普通话,课后交流时也尽量使用。
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
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敞开心扉,主动把自己的观点心声吐露出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教师要营造民主的氛围,和学生做朋友,使学生无拘无束,让学生愿意向自己倾诉,和自己沟通。
四.采取灵活多变、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口语教学。
单一的方式容易使人疲劳,会让学生参与的激情逐渐消逝。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说,可以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从背诵、复述课文,讲故事到限定话题再到即兴发挥式的演说;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问题探讨、文艺表演或者开展辩论等等。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像成年人那样广阔,知识的阅历也不像成年人那样丰富。而选择的话题一定要贴近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感兴趣的,才能让学生有说的欲望并且有话可说。
五.利用语文教材内容,开展口语训练活动。
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有许多材料可以利用起来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尤其是必修四的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专题分为“在演讲厅”、“问答之间”和“交锋时刻”三个板块,分演讲、问答和辩论三种形式,可据此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口语交际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活动实践和分析探讨的关系,应将时间向口语交际的时间倾斜,让学习练习演讲、提问应对、辩驳讨论,同时要把握好听和说的关系,防止重说不重听的倾向。
六.在口语交际中要重视体态语的辅助作用。
体态语就是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姿等。这些动作、表情通常被认为是辨别说话人内心世界的主要依据,是一种人们在长期的交际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符号。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因而在口语交际中,要注意对方的风俗习惯,以免影响双方的沟通。
总之,高中的口语训练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准确把握对方言语中的信息,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目的,简明、得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最终掌握口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
张学春,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