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3期 ID: 151191

[ 冯亮 文选 ]   

外国诗歌教学浅论

◇ 冯亮

  内容摘要: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一定数量的外国诗歌。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在理解、背诵、欣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因为语言差异、地域差异、文化差异造成的。在教学中,只要把握这几个点,就可以使学生轻松融入教学当中。
  关键词:外国诗歌 初中语文 教学
  
  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1]中,选入了一定数量的外国诗歌。诗歌是任何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化修养。掌握、欣赏、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歌对学生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古典诗歌,还有现代诗,以及外国诗歌。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很少接触外国诗歌,甚至没有接触过。如何做好中学外国诗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现在的诗歌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外国诗歌的教学,令很多语文老师头疼。初中语文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如果在这一时间段对语文失去兴趣,那么,高中语文教学将无从谈起,小学的教学也付之东流。本文权当抛砖引玉,见教于方家。
  
  1.诗歌教学的旨归
  有论者曾指出“诗歌的审美化教学有助于达到诗教的目的。培养具有现代文明素养和创造能力的人。具体到一首诗的教学中来。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诗的精华所在、美的所在、旨趣所在。所有的教学手段都统一到这一点上来,就会出现和谐的课堂氛围。”[2]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七年级上册选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七年级下册选取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八年级下册选取了高尔基的《海燕》,纪伯伦的《组歌》之《浪之歌》《雨之歌》,九年级上册济慈的《蝈蝈和蛐蛐》、叶赛宁的《夜》,九年级下册莱蒙托夫的《祖国》、休斯的《黑人谈河流》。六册共有课文140多篇,外国诗歌占了将近十分之一,可见外国诗歌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2.外国诗歌与新诗的不同
  有的教师将外国诗歌等同于中国新诗[3],这是不合理的,中国新诗毕竟是中国人写出的,在很大程度上和外国诗歌不同。
  首先,使用语言不同。外国诗歌是非汉语的写作,我们看到的文本是翻译过来的,而经典之作往往又有多个译本,和原作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去读原诗,才能更好的了解某一首诗。这是我们必须告诉学生的。新诗则是用汉语写作的,不存在语言方面的难度。
  第二,写作的对象和环境。外国诗歌必然是外国人写的,写的也大都是外国的人、物、事等,初中学生接触到的外国都是感性、抽象的,通过电视或者书本,很少有亲身的体验,所以理解上存在不小的难度。
  第三,风俗文化的因素。中国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和中心,古希腊和古埃及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两种文化体系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说,中国崇尚家国一体,个体隐蔽在国家民族的背后,崇尚儒家的中庸之学,而西方则高扬个人主义,崇尚个人的情感和利益,他们追求极致。所以说,外国诗歌的教学绝对不同于古典诗歌、新诗。
  诗歌是含蓄的艺术。在西方,诗歌的意义就是精致的讲话。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朗诵,有节奏、有情感的朗诵,决不能小和尚念经那样。其次才是欣赏,诗歌是一种形式的艺术,它有外在的建筑美,语感的音乐美,理解之后将会有绘画美(闻一多语)。学生在理解之后能够根据诗歌的描绘在脑海中勾勒一幅美妙的图画。
  
  3.如何有效地进行外国诗歌教学
  一些评论家认为,诗歌是不能翻译的。其中带着七分自豪,也有三分无奈。在他们看来,对诗歌的任何解读都是对诗歌的亵渎。当然,说法失之偏颇,但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至少告诉我们我们读到的外国诗歌已经与原作有差距,再进行过度的解读,可能和作者的意图南辕北辙。
  拿到一首诗歌,我们先不要急着弄明白它的意思,先朗读,甚至背诵,体会它不同于小说的节奏美,在音乐上独有的美感,这是歌曲所不能替代的。当然,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很高。诗无达诂。可以先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写成小短文,也可以当堂发挥。都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把握。
  第二个就是要对诗歌中的特殊用法、特殊的风俗习惯作交代。然后划分节奏,教会学生如何划分节奏,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按照词性划分,比如下面的例子。古诗也要划分节奏,但古诗的节奏大都是固定的。五言、七言都有固定的节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名篇,诗歌全文表述了一种积极乐观而坚强的人生态度,亲切和蔼。学生从中学到对待困难的态度,对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很有帮助。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第三个,不能把诗歌的意义限定。每个同学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只要不过格都可以。对于仿写,笔者并不赞同[4],因为,对于诗歌而言,它是天然的,如果人人都去模仿一篇文字,不排除出现好的文字,但势必扼杀很多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我们可以在学习之后,让学生试着写一首短短的诗歌,主题可以限定,也可以不限,行数20行以内,这样也许更有效。
  诗歌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的地区都可以采用不同的办法。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任何理论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教材就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我们需要更多地结合实际,让学生喜欢文学,至少不反感,从中得到人类最普遍的情感熏陶。
  
  参考文献:
  [1]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三版。
  [2]樊小勇:感性的开发与审美的回归——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7)。
  [3]杨东增: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4)。
  [4]李广琪:浅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
  
  冯亮,江西都昌县北山八一中学教师。

外国诗歌教学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