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3期 ID: 151241

[ 李贞 文选 ]   

品读怀斯的肖像画作

◇ 李贞

  内容摘要:怀斯时常绘画处于房间内的人物,通过刻画房间去烘托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房间与人物合为一体,在画面中为观者呈现出这个人物的完整人生。
  关键词:怀斯 肖像画 房间
  
  
  怀斯是一位卓绝的遁世者,他避开工业发达的现代社会,一生漫步在广袤荒凉的乡村——查兹佛顿。他不为美国“主流”艺术潮流和观念所动,走着“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艺术道路。他拒绝中产阶级口味,拒绝迎合风潮涌动的西方当代艺术思潮,一生都在自己的家乡中孤独的做画。就绘画的功能与意义来说,一类绘画表现视觉冲击力与形式感,另一类绘画是用来表现微妙的情感,而还有一类绘画是需要沉默的凝视,需要观者的感官与心绪,自然而然地进入画面,进入画者的世界,然后产生共鸣,从静的形式中感受画者的感情涌动。怀斯的作品属于后者。怀斯以一种超级微观的态度与技巧去表现一个宏观辽远的视域,他画的肖像画十分写实,超级写实主义的精细描绘,蕴藏感伤的情调和质朴澄明的精神意境,使他的画既耐看,又耐品读。
  怀斯从不认为自己是写实的肖像画家,他很少受人委托画肖像,而喜欢画那些他认为有特殊印象的人物的肖像。他所画的人物有些是他本人的延伸,有些深入他的过去,唤起他对往事的追忆。怀斯的肖像画作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物几乎都是出现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厨房、阁楼、卧室、地窖或者是谷仓等。让我联想到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戏剧家哈罗德·品特的剧作《房间》,品特的作品都是“强行进入压迫的封闭房间”,比如《送菜升降机》、《看门人》和《生日晚会》。《房间》中的主要人物萝丝一辈子都安居于一个房间内,抗拒着外界的事物。萝丝是一位从不出门、蛰居在自己房间内的60余岁老大妈。她对自己的房间很满意,没有人来烦(bother)她。房间很暖和,而外面冷得像“谋杀”。只要呆在自己的房间里,萝丝就会感到无比的满足的安全,她本身有如这个房间的一部分。萝丝就是这房间,这房间就是萝丝。无独有偶,怀斯画笔下的人物也是在各自的房间里做着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或动或静。怀斯用画笔将他们定格在某一个瞬间,于是成为永恒。怀斯一再借着他的画作带领我们进入黑暗的房间、地窖、阁楼、冷冻房、锯木厂以及谷仓。
  怀斯的人物肖像画很多都是取材自两个家庭,欧逊家和库尼尔家。这两家的题材后来变成使怀斯最令人着迷的根源,也使形成其独特艺术风格的因素变得更为洗练。
  怀斯的作品《克尔》(1948年),虽然描绘的是克尔·库尼尔的形象,其实是怀斯在怀念他的父亲,他说此画是他对父亲所作的挽歌。画面构图角度很不寻常,墙壁和天花板占了画面的大部分,克尔的头出现在画面的下部,歪着头,仿佛在认真地聆听屋内某处传来的轻微声响。背景是钉了铁钩的天花板,画面含有一种隐喻,克尔头上的天花板有两只铁钩,那铁钩原是克尔用来挂草与种子用的,出现在画中却有一股凛冽的冷酷感。克尔的侧脸有室外射来的光,而他身后整个房间却隐在黑暗中。怀斯说:“在我父亲去世后,我开始思考克尔这个人,他对超自然力量的那种强烈信仰引起我很大的兴趣。像他这样粗暴无情的人(我曾看过他捕杀动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时冷酷残忍,有时又多愁善感。他曾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如何一再瞄准射杀一排美国人。可是,后来在春天时,他又时常过来带给我们第一朵春花。他不喜欢我为他画的那幅像,他希望画中的背景飘着雪花。”克尔有个患神经病的妻子,平时克尔需要照顾妻子的一切事情包括饮食起居,画中他侧耳聆听就是在关注他妻子发出来的声响。怀斯用光中柔和平静的表情描绘克尔柔情的一面,用黑暗的房间描绘克尔性格中残忍的那一面。怀斯还画了一幅《克尔的房间》(1954年),这幅画的尺寸是54.6×75.6cm,这样的尺寸在水彩画中已算不小,而整个画面仅仅画了墙上的一排铁钩,和挂在铁钩上的一杆猎枪。房间的色调是温暖的黄褐色,和墙上的铁钩,猎枪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绝不带给我们温暖柔和的视觉,相反地,不断用水泥墙、铜扣、铁桶和陶器上的寒光,苹果和南瓜的表面,以及羊毛、帆布、皮毛、木头、铁丝以及箩筐的粗糙来刺激我们的感官。他的画中时常会出现悬挂的东西,例如绳子、挂钩、马具、衣架、死鹿等,在精神上产生一种对生命的威胁感。他用这些景和物表现人的性格和心理,情感。在怀斯笔下,不管是克尔还是他的房间总是带有一些潜在的危险,怀斯正是用此极端的对比来描绘克尔这个人物矛盾性格。
  克里斯蒂娜.欧逊是一位身患先天残疾的女性,她是怀斯的邻居。与她的脆弱的身体相反,她的意志非常的坚强,甚至使得任何对她有所怜悯的人都自觉收到侮辱一般。自从克里斯蒂娜幼年时患了小儿麻痹后,减少了到外面的活动,她家的房子就是她生活的天地。怀斯画克里斯蒂娜有着他特定的色彩——灰褐色的头发、深棕色的眼睛和印花而褪色的蓝色衣服。而她的房间,怀斯也是用他惯用的颜色——暗褐、黄褐和黑色,来塑造一种孤独感。
  怀斯为克里斯蒂娜所作的肖像有三幅,第一幅画于1947年,瘦骨嶙峋的她坐在门口地板上,若有所思的看向远方。克里斯蒂娜在画面中只是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仅仅是构成整个气氛的因素之一,并没有震撼观者的心灵。第二幅画于1952年,画中克里斯蒂娜坐在黑暗的房间里,窗外的光柔和的打在她脸上,她的头发显得非常柔和,她的坐姿也很自然,似乎安逸的坐在靠椅里静静地回忆过去。在这幅画中,克里斯蒂娜抚摸着小猫,出神忘我,散发出人性的尊贵和亲切的光辉。我们从这幅画中不但分享到她对生活的热忱,而且从她的反射中,更能意识到我们共同的人性。第三幅画于1967年,这时的克里斯蒂娜出人意料的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带给我们衰老虚弱的感觉,反倒让人觉得她变得比以前更加强壮有力。她坐第二幅画中同样的位置,但是房间已不再是黑暗阴冷,而是显得明亮而温暖。她脸上虽然爬满皱纹却泛出一种幸福而满足的表情。她没有闭目沉思,也没有眺望远方,而是平静的看着怀斯,嘴角带着一丝隐隐的微笑。这幅画中,克里斯蒂娜的脸在发光,她的房间在发光,甚至是她身下的椅子也散发着温暖的光。怀斯在此刻定是以为坐在他前面的不是克里斯蒂娜,而是圣母。
  《法式编发》(1967年)画的是怀斯的妻子贝茜坐在房间内的壁炉旁。画面色调暖而暗,贝茜背对着观者,位在画面的右下部,一张木桌和壁炉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坐在桌旁的贝茜外衣上的纹理及扶在桌上的双手,蓄满了力量,让人感觉她好像随时准备要站起来,或是大步离去,而墙上大壁炉上装了一排铁质挂钩,并挂了个铃铛。贝茜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非常支持丈夫放弃插画工作,从事纯艺术创作,使怀斯迈向成为一位成功的艺术家之路。怀斯的生活非常简单而封闭,他对外界知识和信息的获得全部是通过贝茜的传递。贝茜照顾家庭所有的琐事,让怀斯能安心的进行艺术创作,贝茜仿佛就是他通向现实世界的一扇窗,在怀斯心中,妻子是充满力量的、温暖的、坚强的像圣母一样的人物,能帮他渡过难关,能让他的生活不受外界的干扰。贝茜对于怀斯,就像品特笔下那间温暖的房间对于萝丝一样,让他承受住生命的痛苦与孤寂。通过这幅画,观者就算没有看到贝茜的脸,也能感受到她的力量。壁炉上的那排铁钩代表着生活中令人恐惧的苦难和随时出现的危险。铁钩上的铃铛在黑暗中闪烁了光芒,仿佛随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代表着快乐和幸福。贝茜坐在桌旁,双手稳稳地抓着桌子,看着铁钩挂着的那个铃铛。仿佛在直面一切困难,把生活导向光明愉快的那一方。这幅《法式编发》就是怀斯对他妻子的致敬,感谢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怀斯的画作运用空间与光营造出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对世界万象的理解,更多是他的主观情绪,而非戏剧化冲突。人在房间里出生,在房间里吃饭睡觉,最终在卧室的床上告别人世。每个房间都有其自己的特点,都能映射出主人的种种性格特点。房间像人们未出世时母亲温暖的子宫,房间就是人的避难所。只有理解了怀斯的这种想法,我们才能理解他为何在画人物的时候时常把他们放在某个房间内。怀斯笔下的人物形象犹如一部电影中定格的某个画面,静谧而怅然若失,在他们熟悉的房间里释放自己的情感,走完或漫长或短暂的人生路。
  
  李贞,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

品读怀斯的肖像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