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岛崎藤村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抒情诗人和新文学的开拓者,其文学创作跨越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故乡特有的自然风土培养了他的文学素养,使他的文学更多地与大地,自然联系在一起。岛崎藤村的文学创作受到了东洋思想和西洋思想的影响,他的自然观与松尾芭蕉和西行的“无常观”产生共鸣。更加地与英国的“湖畔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产生极其相似的思想,华兹华斯对自然的崇拜与热爱不仅影响了岛崎藤村的文学创作的风格,而且对岛崎藤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岛崎藤村的作品具有自然崇拜的倾向。
关键词:岛崎藤村 自然观 热爱自然 自然净化 华兹华斯
在近代西洋思想的影响下,特别是威廉·华兹华斯的影响下,岛崎藤村的世界观从宗教信仰向泛神论世界观的方向发展,华兹华斯是英国的桂冠诗人,是19世纪前半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岛崎藤村在华兹华斯的影响下自然观表现出怎样的特征,本文将通过将岛崎藤村与华兹华斯自然观的比较,寻找出岛崎藤村与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异同及特征。
一.华兹华斯对岛崎藤村的影响
在一般的文艺作品中,通过分析作者的自然描写就能看出作者的自然观。岛崎藤村在《马上怀念人世》中论述道:“真正的达观之士不乐天也不厌世,胸中别有无限之春天,天地悠悠,不可言说的风情存与其间,那是无量,无边,无限,极致,理想,风流,神。这样,月花变为无限之风情,基督是神,流水是理想之神,西行,芭蕉,但丁,沙士比亚都属同列。”[1]“我睡卧岩石,草地,嬉水钓鱼,草中有教诲,岩石中也有赞美诗。”[2]由以上岛崎藤村的诗篇来看,岛崎藤村的世界观从宗教信仰转向诗性化的理想,自然憧憬使岛崎藤村认识到人内部的自然,自我,将内部的一切作为人性加以肯定,并在自然中发现人性与神性,最终确立了泛神论的自然观。
二.华兹华斯的自然崇拜思想
诗歌一直是诗人表达其所思所想,书法感情感慨的最直接的渠道。纵观华兹华斯的作品,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以自然为主题的。静穆起伏的山脉,星罗棋布的湖泊,默默绽放的花朵,欢快鸣唱的飞鸟都成了华兹华斯描写的对象,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优美的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崇尚。充满真挚感情的《水仙》就是证明:
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
悠悠飘过的一朵云霓,
蓦然举目,我望见一丛
金黄的水仙,缤纷茂密
在湖水之滨,树荫之下,
正随风摇曳,舞姿潇洒。
连绵密布,似繁星万点
在银河上下闪烁明灭,
这一片水仙,沿着湖湾
排成延续无尽的行列;
一眼便瞥见万朵千株,
摇颤着花冠,轻盈飘舞。
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
水仙的欢悦却胜似涟漪;
有了这样愉快的伴侣,
诗人怎能不心旷神怡!
我凝望多时,却未曾想到
这美景给了我怎样的珍宝。
从此,每当我倚榻而卧,
或情怀抑郁,或心境茫然,
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闪烁——
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
我的心灵便欢情洋溢,
和水仙一道舞踊不息。
由水仙不难看出作者对水仙花乃至大自然无限的爱,时而欢欣鼓舞,时而心旷神怡。而且由对自然的爱转而对生命的爱。一首《虹》更是直接将生命与自然联系起来:
我的心在跳动
看到彩虹挂在天空的时候
我的生命的开始
现在,变成了大人,
如果我没有老的时候
那我也不会变老
孩子变成了父亲
希望我生命的每一天
都能与对自然的爱联系在一起。
这首诗最后一句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生命与自然密切相连的愿望,华兹华斯因为对自然狂热的爱,所以自然也能有效的医治华兹华斯心灵的创伤,就像《序曲》第八章的标示的那样:“回溯:对大自然的爱引致对人类的爱”。纵观华兹华斯心灵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他的许多思想离不开自然,自然是他思想的基石。似乎对自然的爱赋予了他生命的意义。在《世间的琐事太多中》华兹华斯说到:“俗世的烦恼太多,人们从早到晚为了金钱白费力气,却对自然投入的太少,我们抛弃自己的心灵,沉浸在卑贱的成功中”。在自然给了华兹华斯超乎一切的欢愉,世俗的烦恼与快乐在自然面前变得渺小,自然赋予了华兹华斯无尚的快乐。在自然中心灵得到了最终的归宿。在《丁登寺》中:“我作为自然的崇拜者,对自然的崇拜永不疲倦。”这句诗更是赤裸裸的表达了对自然的无限崇拜。这种永无止境的爱也赋予了华兹华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生哲学,这种哲学对日本的众多作家产生巨大影响。岛崎藤村的文学创作中更是继承了这种自然崇拜的思想。这种思想也给读者以净化心灵,感同身受的效果。我认为这也是岛崎藤村作品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三.岛崎藤村的自然崇拜
(一)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岛崎藤村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光,星星,听到水的声音都会引起他巨大的震感,引发主人公思想以及其人生观的改变,这无疑是赞美自然风物的巨大力量,对人性的巨大感召力,在人物塑造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短篇小说《贫穷的理学士》当中这样描述:“当清晨的光映入我的眼睛时,我感到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了。”[3]自然界中的光竟然给了主人公认识自我的力量,展示了岛崎藤村对自然界中的光具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在岛崎藤村的作品中星星也经常出现。在《千曲川速写》中,关于星星的描写也随处可见,在《黎明前》中这样描述道:“我看着夕阳下的天空中的星星,对寿平次说:这星星好像是有暗示着什么吧”[4]这样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不仅仅作为观赏存在着,自然是与人密切相关的,自然似乎是具有灵魂与情感的,引导着人们的方向,赋予着人类灵感,这也反映了岛崎藤村的泛神论自然观思想,将自然你作为神灵一样崇拜。而且岛崎藤村似乎对水的声音又特别的情感,每当描写到水的声音,主人公总是得到超脱,得到心灵的慰藉。在短篇小说《三人》中这样写道:“当欢快的温泉的清香沁入宝子的身体,当从细细的山口流下的清泉的声音映入宝子的耳朵,宝子渐渐忘却了旅行的疲惫。”[5]在岛崎藤村的心目中,水的声音有时给人带来无比的快乐,有时又给人带来无比的轻松,有时又给人带来久违的冷静与觉悟。这一切都源于岛崎藤村对自然风景无比的热爱和崇拜。因此自然也是岛崎藤村的信仰。
(二)对自然的生活环境的无比热爱
千曲川也称为信浓川,是日本最长的河。岛崎藤村最初的短篇小说集《绿叶》的序中看出,除了两,三篇的短篇小说除外,岛崎藤村的小说全部是以千曲川为背景的,比如说《藁草履》《水彩画家》《老嬢》《朝饭》《破戒》等等。
在《千曲川速写》的序中,又对吉村的一封信,这样写到:“也许是想让自己更加新鲜和简单吧,我才会从大城市的空气中脱离出来,想去山村看看。我去往信州百姓的中间学习了很多,但是七年的小诸生活是我一生难忘的时光,千曲川的上游和下游活生生的呈现在我眼前,我感觉我就置身于浅间山麓岩石倾斜的地方。我似乎闻到了那片土地的味道。”[6]这段话表明了岛崎藤村对信州小诸生活的无限怀念,在脱离大城市的喧嚣之后在那片美丽的自然风景中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人们的解脱和快乐。就像在《千曲川速写》的麦田部分中写到的那样:“自然对我来说就是我无论如何都想长时间的注视关注它,是无论怎样逃脱都想最终回归的地方。”[7]这句话说出了岛崎藤村的心声,是他自然崇拜的思想得到升华的表现。
华兹华斯也出生在一个叫做“湖水地方”风光明媚的英格兰西北部的湖区,也被称为:“湖畔诗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说:温德米湖能让人忘掉生活中的区别,如年龄和财富等。生活在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的环境之中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当然也会忘记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导言中两次提到:“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8]那么华兹华斯诗中流露出强烈的对自然的崇拜和热爱,强调自然对人的熏陶和净化作用。岛崎藤村以河流为背景描写的作品很多,华兹华斯以湖为背景的作品也比比皆是。所以大自然培养了作家敏锐的观察力,赋予了诗人创作的灵感。两人的生活坏境都对他们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华兹华斯认为:在与自然的真诚的交流中,人们潜移默化的受到大自然的影响,从而变得成熟。所以岛崎藤村在华兹华斯的影响下,回归自然,与自然的融合使自然赋予了生命的意义。自然不仅是人类的起源,而且是人类价值的所在。这一切的思想早就了岛崎藤村的自然崇拜。
注释:
[1]「馬上人世を懷ふ」島崎藤村《文学界》2号 明治26年2月.
[2]「哀縁」岛崎藤村《文学界》11号明治26年11月.
[3][4][5]《岛崎藤村集》岛崎藤村河出书房 1957年版.
[6][7]《千曲川速写》岛崎藤村 新潮社 2004年版.
[8]《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高兮,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08级日本文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