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3期 ID: 151268

[ 何强 文选 ]   

谈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 何强

  内容摘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倡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和以学生为中心,旨在由“教书”转向“教人”。基于此,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罗杰斯 人本主义 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美国,并成为流行于西方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所接受和推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其思根源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该学派的教育思想多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罗杰斯就是其中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以自我实现为核心,反映到教育上则认为,教育的目就是人的自我实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倡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
  罗杰斯批评传统的学校教育把儿童的身心劈开来了:儿童的“理智”到了学校,但他们的感情和情绪只有在校外才能得到自由表达[1]。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2]。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培养这种知情融为一体的人,罗杰斯把这种人称为“全人”或者“功能完善者”。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人的模式,为最终实现这一理想,罗杰斯反对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智力培养而不注重完整的人的培养,扼杀学生好奇心,兴趣的教学方式,强调知情统一,反对教学中把认知和情感分裂。
  (二)提倡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3]。
  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学习,这种学习及所谓的认知学习,只涉及心智,与个人的情感与意义无太多关联,与完整的人无关。所以罗杰斯认为,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就是认为惟有认知学习是重要的。另一类学习是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这种学习不是指那种只涉及累积事实的学习,而是指一种能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不是和情感对立的认知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三)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育”的思想,“非指导性教育”也是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在否定传统教育思想的背景下罗杰斯提出来“非指导性教育”思想。在罗杰斯的设想中,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应居于中心的位置,把受教育者的“自我”的需要看作教育的根本要求,社会中所有的教育活动不仅服从“自我”的需要而且也围绕着“自我”进行展开。罗杰斯强调的教育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完满人格,通过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4]。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有学习的动力,并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求[5]。老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有学习的潜能和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应此,教学活动中学什么,怎么学都应该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进行。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学生充分关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格成长,关注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以及学会学习,关注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而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关注对知识的传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却只能被动的接受与服从。因此,罗杰斯教育思想对今天我国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课堂教学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教知识”转向“教人学知识”。
  (一)重视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因素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我国教育长期存在着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和做法,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单方面的评价学生,导致许多学生片面发展,但社会要求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重视对学生价值、态度、情感等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应关注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方法、探索能力和良好习惯以及健全的人格,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主动发展、学会全面发展,而不只是“机械学习”。显然,罗杰斯提出的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对纠正我们过去的不良做法,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具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其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该只注重智力的培养,而是培养能独立自主的人,能理智地选择人生方向的人,能灵活地处理不断变化的问题情境的人,能自由地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处理各种问题的人,能在各种活动中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人。
  (二)让学生学会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提出“学会学习”。然而我国的教育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支配,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机械地讲授、记忆、训练考试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就意味着单纯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罗杰斯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在现今我国的教育改革中依然值得借鉴。学习是有意义的,即学生学习的东西,是要涉及他个人价值与其行为相关的内容。然而当前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的东西,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形成,在这种内驱力驱动和引导学生学习的状况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和心态, 形成乐观的学习态度和保持愉快的学习状态,以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强调学生主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教师的权威、控制作用,学生则往往处于被动、服从、接受的地位,这大大妨碍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罗杰斯提倡非指导性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罗杰斯在课程的进程方面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营造一种良好的无组织的自由氛围,并以一种朋友式的方式与学生围坐在一起,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每一个学生自由表达情感,提出疑问,不强迫任何学生发言,不要过于关注学生的发言是否切题,不轻易下任何结论和做总结性发言。罗杰斯提倡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主张老师给学生打分,而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和自己比较,对照自己前后不同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样学生组成的集体成了课堂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三.结语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就像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事物一样,罗杰斯的教育模式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对于我们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重要的是理解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原则和观念,而不是生搬硬套这个模式。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这些原则所代表的信念和态度。教学的情景千差万别,从来就不存在普遍适用于任何教学环境的万能的模式和方法。罗杰斯提倡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有意义的自由学习、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等原则, 突出体现了人的自我实现这一内涵,充分肯定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他的这些教育思想符合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对于今天我国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注释:
  [1][美]罗杰斯.学习的自由[M].贝尔霍韦尔出版公司,1983,185-187.
  [2][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5-206.
  [4]朱艳新,张日.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与人格理论[J].社会科学论坛,2003(5):29-30.
  [5]刘宣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0-93.
  
  何强,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谈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