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序。作者在作品中介绍了自己在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经历和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作者在作品中展示了娴熟的衬托艺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了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发人深思,感人至深。
关键词:《送东阳马生序》 衬托 对比
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可以说这种衬托手法贯穿于作品始终,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环境衬托
文章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由于家境贫寒,没有书读,只能向藏书之家去借,然后亲手用笔抄录。这里用“天大寒,砚冰坚”的环境描写,就衬托了“手自笔录”的艰辛,进而突出“嗜学”的程度。第二段写当初从师求学的艰苦经历,用“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的环境描写,来衬托“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的艰难,以至于“足肤皲裂而不知”,突出当年求学经历的艰辛以及刻苦学习的可贵精神,这是作品中环境衬托的又一典型实例。
二.侧面衬托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周围人或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人公或主体事物的特征。例如,《送东阳马生序》写因“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于是“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这里却“门人弟子填其室”。“门人弟子填其室”的意思就是前来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以此来表现先生的“德隆望尊”,衬托求师的艰难,运用的就是侧面烘托。又如,第二段中“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这里表面写的是受冻的严重程度,实则表现的是由于家庭贫穷,无衣物可供暖体,更衬托出当年求学条件的艰苦,突出了作者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的品质。
三.对比衬托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使当初求学的艰难经历和学习上的艰苦情景更加突出,使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写作目的更加明确。比较明显的是用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作对比:富家子弟是“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而自己则是“缊袍敝衣处其间”,以此来突出作者“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那种刻苦学习以苦为乐的精神。还有,用先生“未尝稍降辞色”、“叱咄”等与作者自己“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与尊敬,更突出了当初从师求学的艰难。另外,就整篇的结构方面,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作者用自己当年求学时的艰苦情景与马生当今在太学院学习“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进行对比,衬托出马生学习条件的无比优越,这样,“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已寓于其中。
《送东阳马生序》本属长辈对晚辈的教诲之作,但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巧妙地运用了衬托手法,现身说法,措辞委婉,如话家常,表达出一种恳挚的感情,亲切动人,催人奋进。读后掩卷遐思,令人回味无穷。
刘秋花,河南省叶县昆阳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