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对我们国家今后的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战略意义的一个措施。怎样完成教育面向未来这一艰巨任务呢?笔者所在的学校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教育 未来 改革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对我们国家今后的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战略意义的一个措施。怎样完成教育面向未来这一艰巨任务呢?我校对于教育面向未来的工作,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一.改革现行的学生干部制度,培养开拓型人才
现在学校的学生干部制度,虽说由学生选举但其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主观愿望还是占了很大的成分。他们大多是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听话、守规矩、成绩好。其中有些学生干部,也都是多年一贯制,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为此,这学期我们在一些班级中进行了班干部自由组阁,各自拿出自己的设想、打算及计划进行竞选。这种办法一实行,学生反应强烈。他们写出了《假如我来当班长》,《我为什么要竞选班长》等一些文章。一些平时不太为人注意的学生居然很有见地。有个学生写到“我为什么要竞选班长呢?这其中有个人要进步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我想将我们的班管理成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好班。”接着他列举了班上存在的种种毛病,都是比较中肯的。还有一个同学写到“我知道,在班上我的成绩不算好,但我认为要提高它并不是太困难的,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学习成绩都是可以搞好。”采用这种办法产生的班委会工作积极、主动。独立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优于原来的班委会。
除了上面的改革外,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还让学生在自己争取的基础上,去负责班上某些方面的工作。或采用班委会轮换制。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举办各种科学讲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要有所成就,从小立志是非常重要的。而其志向的大小与高低同他所处的环境及见闻是息息相关的。学生按教科书的要求,逐步加深知识视野,对培养学生的志向是一个作用面。但我们认为,对初中生将当今世界上一些高、精、尖的科学知识,一些新兴的学科、边沿学科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作些简单的介绍,有如把学生带到了更高的地点,使他们看到了天外有天。了解到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我们觉得这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播种。本期来我们每隔3—4周就举办一次科普讲座,师生自由参加。据统计,平均每次大约有学校总数的十分之一学生参加。
三.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学生多样爱好,培养多方面的人才
对学生进行教育,向学生传授知识,主要靠第一课堂,开辟第二课堂主要是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而且这两个课堂也是相互促进的。本期来,为了使学生广泛的兴趣得以发展,为四化建设培养多方面的人才,我们逐步开辟了第二课堂,成立了各种类型的课外兴趣小组。如:校报《青青草》小组、《语文爱好者》小组、数学小组、美术组、蓝球队等。为激发学生的广泛兴趣,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比赛。如:英语方面的比赛、数学比赛、史地生智力比赛、朗读比赛、讲演比赛、广播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以上活动收到一些初步的效果,反映在以下方面:
1.一些学生的知识视野开阔了,一些“种子”悄悄地播在了学生的心田里。某班的一个主题班会上,许多学生畅谈了自己的理想。有的立志要成为中国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的发誓要为我国的戏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还有些学生希望成为作家、诗人、生物学家等等。这不能不说是撒在学生心田的种子。
2.由于学生中的一些特长得到了发挥,使他们增强了自信心,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初三年级有一个学生,学习一贯很差,表现也不好。但老师发现他胆子大,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就鼓励他参加朗读小组。结果他在朗读比赛中取得的名次。后来他又在班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活动中他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以前较紧张的师生关系也得到了缓和。他说:“老师信任我,相信我,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本期来,这个学生进步一直比较稳定。
3.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了能力,出现了一批有头脑、能办事的小能人。自己管理早读,自己主持会议,提高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
当然,教育面向未来,对于我校来说仅仅才开始起步,许多方面的效果还不显著。活动的组织,也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就说科学讲座,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初一学生中产生的效果就远不如初三年级学生。再则,也还没有将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动起来。一些学生仍然热衷于网络游戏,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
侯素秋,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三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