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元代人白朴以杂剧创作而闻名,位于“元曲四大家”之列,而其散曲创作也颇有成就。现存题白朴所作的散曲共四十一首,经笔者考辨,其中有6首非白朴所作。
关键词:白朴 散曲 辨伪
元代人白朴以杂剧创作而闻名,位于“元曲四大家”之列,而其散曲创作也颇有成就。最早辑录白朴散曲的是清人杨友敬。杨字希洛,号晴麓,又号雪萝真隐。同治《六安州志》载:“恩贡生,乾隆元年举孝廉方正。赐六品服,任太和县教谕,有传。”[1]他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白朴《天籁集》两卷,并把所辑录白朴散曲小令二十八首,散套三首附于集后,名曰《天籁集摭遗》,并作跋云:
兰谷先生《天籁集》,至元丁亥王西溪为作序,已云二百篇,集内有戊子至辛卯作者,可知尚有增益。今传一百八篇,散佚多矣。无已,姑掇拾他书所载套数小令,编附卷末。[2]
白朴之《天籁集》本为词集,杨友敬补入散曲作《摭遗》,书后有王皓跋曰:“先生(白朴)自定词编,久逸其半,希洛十载购求,终不可得。因采录集外诸篇,意犹未惬”[3],大约是杨友敬退而求次的做法吧。杨友敬于《摭遗》卷前曾列出他所辑录之散曲的出处:
[双调·乔木查]《对景》,一名[银汉浮槎],见《朝野新声》第六卷;
[大石调·青杏子]《吟雪》,见《朝野新声》第七卷;
[双调·庆东原]题阙三首,见《阳春白雪》前集第二卷;
[双调·驻马听]《吹》、《弹》、《歌》、《舞》四首,见《阳春白雪》前集第二卷;
[双调·德胜令]《春》、《夏》、《秋》、《冬》四首,见《阳春白雪》前集第四卷;
又四首,见《阳春白雪》前集第四卷;
[越调·天净沙]《春》、《夏》、《秋》、《冬》四首,见《阳春白雪》前集第五卷;
又《春》、《夏》、《秋》、《冬》四首,见《阳春白雪》前集第五卷;
[小石调·恼煞人]题阙,见《阳春白雪》后集第六卷;
[仙吕·寄生草]《劝饮》,以下见《尧山堂外纪》;
[双调·沈醉东风]《渔父》;
[仙吕·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附《朝野新声》第五卷,杜遵礼作;
[中吕·阳春曲]《吟情》二首,即《喜春来》。[4]
《朝野新声》即《朝野新声太平乐府》,现在我们一般称之为《太平乐府》。其中《阳春白雪》与《太平乐府》皆为元人杨朝英所编。又[小石调·恼煞人]一首,杨友敬云出自《阳春白雪》后集第六卷,而今本《阳春白雪》后集只有五卷,隋树森云:“《摭遗》当系别本。”[5]另据校记,杨友敬又曾拿《太和正音谱》、《啸余谱》等书参校。今人隋树森所辑《全元散曲》一书又补小令八首,散套一首[6],加上《天籁集》中所收[越调·小桃红]一首,这样现存题为白朴所作的散曲共四十一首,包括小令三十七首,散套四首。
古人以曲为小道,流传于坊间市井,为传统的士大夫们所不齿。于是,各种散曲选本稀见于目录,且荒于校勘,所以不仅在字句上有出入,一曲互见于不同作者名下的事情也屡见不鲜。白朴的散曲也有这样的情况,在这里略作辨析。
其一,《太平乐府》邓子晋序云:“常相评今日词手,以冯海粟为豪辣浩烂,乃其所畏也。是编首采海粟所和白仁甫[黑漆弩]为之始。”[7]所谓冯海粟之[黑漆弩]确列在《太平乐府》卷一之首,题作[鹦鹉曲],小字云:“俗名黑漆弩。”然冯海粟此曲亦有序云:“白无咎有[鹦鹉曲]云;‘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诸公举酒索余和之,以汴、吴、上都、天京风景试续之。”[8]从冯序中知其所和[鹦鹉曲]为白无咎所作。白无咎名贲,字无咎,号素轩,钱塘人,白珽湛渊之子,至治间,以平阳州教授仕至南安路总管府经历,见宋濂《元故湛渊先生白公墓铭》。又卢挚有[黑漆弩]一曲,序云:“晚泊采石,醉歌田不伐[黑漆弩],因次其韵,寄蒋长卿佥司、刘芜湖巨川。”[9]从曲文中见卢所和之曲亦为这一首[鹦鹉曲],而谓[黑漆弩]为宋人田不伐所作。不管此首[黑漆弩]为白无咎或田不伐所作,都不应属之白朴,邓子晋是序作于至正十一年(1351),距离白朴的卒年有四五十年的时间,题[黑漆弩]属白朴恐为其误记。隋树森《全元散曲》并没有把这一首列在白朴名下,他也认为这首不可能为白朴所作。
其二,[越调·天净沙]题《春》“暖风迟日春天”、《夏》“参差竹笋抽簪”、《秋》“庭前落尽梧桐”、《冬》“门前六出花飞”四首,《阳春白雪》属白朴,《太平乐府》属朱庭玉。两书皆为杨朝英所选,但《太平乐府》的编撰时间要晚一些。所以隋树森的校勘记中云:“疑澹斋初选《阳春白雪》误属仁甫,后选《太平乐府》乃改正。”[10]隋氏的说法是很合理的,所以这四首不应算作白朴的作品。
其三,[仙吕·寄生草]《饮》一首,《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均不注作者,明人蒋一葵《尧山堂外纪》题为白朴作,在注中又云“或以为范子安作”[11],《北宫词纪外集》署名范子安作,清人李调元《雨村曲话》又云为马致远作。按《北宫词纪外集》此首后仍有“花尚有重开日”、“绿珠娇人无比”、“行影随红尘化”三首,与此首为一组,分别咏所谓酒、色、财、气,而《雍熙乐府》亦将四首连列,题为《道情》。按元人散曲常见一组同调的曲子说一个主题,李昌集在《中国古代散曲史》中称之为联章体[12]。把这首曲作为范子安所作的一组曲子中的一支是更为合理的说法。鉴于此,笔者也不把这首散曲放在白朴的名下。至于马致远的说法是清代人提出的,去元已远,且没有提出什么证据,所以不予以考虑。
其四,[仙吕·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一首,《太平乐府》以为杜遵礼作,《尧山堂外纪》认为白朴作,但又云:“或以为杜遵礼作。”[13]清人褚人获《坚瓠集》亦属诸白朴。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云:“《肃雍集》有《佳人脸斑》一首云:‘制词李白御前来,解使真妃捧砚台,醉后不知天在上,笑将香墨溅红腮。’郑允端乃顺帝至正间诗人,不致取旧曲改为己作;白朴更无从改郑诗为小令。疑是杜遵礼戏笔改诗,或者他们篡改,要非白朴之作甚明。”[14]《坚瓠集》的说法可能来源于《尧山堂外纪》,而《尧山堂外纪》亦以两说并存。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元人所选之《太平乐府》,至于王文才的说法,考虑到这首曲子的构思很可能有更早的来源,未必为文人所首创,且改诗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可备一说。至此,这首散曲依然不作为白朴的作品。
其五,[双调·沈醉东风] 《渔父》一首,《中原音韵》不注撰人,《尧山堂外纪》以为白朴所作。然《盛世新声》、《词林摘艳》、《雍熙乐府》、《词谑》中此曲皆入《范蠡归湖》杂剧第四折。其中《词林摘艳》以为此剧为赵明道作,而《词谑》以为范子安作。曲云: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15]
而卢挚有[双调·蟾宫曲]云:
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苹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候。[16]
王文才疑卢曲是《渔父》曲的唱和之作[17],从字面上来看,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考虑到白朴与卢挚亦亲亦友的关系[18],且卢挚也曾长期在江浙一带为官,白与卢有唱和赠答之作,也在情理之中。至于此曲收入他人所作杂剧《范蠡归湖》的问题,元人作杂剧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王实甫《丽春堂》杂剧第三折借用白贲[鹦鹉曲]中句子就是这种情况,而白朴的[双调·庆东原]的最后一首,又见无名氏[新水令·四时湖水]套中。白朴此曲用在《范蠡归湖》这样题材的杂剧中很合适,所以杂剧的作者把它直接借用过来。至于《范蠡归湖》为何人作,这里不作讨论。
通过上面的讨论,排除非白朴所作小令六首,现存白朴的散曲实为小令三十一首,散套四首,合计三十五首。
注释:
[1][清]李蔚、王峻修《六安州志》(卷24),《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辑18,第371页。
[2][3][4]见杨刻本《天籁集》。
[5][9][10][15][16]隋树森:《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第206页,第104页,第198页,第200页,第114页。
[6]所补散曲为小令[中吕·阳春曲]题《知几》四首及题《题情》四首,套数[仙吕·点绛唇]一首。
[7][8][元]杨朝英编选:《太平乐府》,《历代散曲汇篡》影元刻细字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页,第30页。
[11][明]蒋一葵撰:《尧山堂外纪》(卷68),《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195册,第630页。
[12]李昌集撰:《中国古代散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6页。
[13]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195册,卷68,上海古籍出版社,第630页。
[14][17]王文才校注:《白朴戏曲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3页,第181页。
[18]袁桷《白公神道碑》中云:“(白恪)娶卢氏,中书架阁管句顺之女,翰林承旨挚之女弟”,白恪为白朴弟。又《天籁集》有[水龙吟],序作:“送张大经御史,就用公九日韵。兼简卢处道副使使宁国,贾按察司时。”
(刘玉 南京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15009;张石川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