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朱自清散文所表现的感情是非常丰富的。用“情致”来概括《背影》的风格,也许是最恰当的。作者善于抓住一闪即逝的东西,把它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不论叙述、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能恰到好处,这充分显示了朱自清的艺术功力。《背影》的情致,就是那种恰好的情味,就是那种写作的极致,就是那种“味道极正而且醇厚”韵味!那悲凉的基调,那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和回忆,那笔端流露出来的至情,是只能用朴实自然的文字来表现的。《背影》在艺术上浑然天成,确是平淡中见隽永的杰作。
关键词:朱自清 《背影》 抒情艺术 情致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作者任教清华不久的作品。写作的契机,是文章最后提到的那封信,两年多没有见到父亲,父子不睦,信也少写,接到了这封报平安的家信,积郁在心中的感情,父子间出于天性的至情,都泉涌出来。虽是琐细的回忆、平淡的记事,但那深蕴的挚情,却有巨大的感人力量。情致是在回忆和记写中表现出来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真情,而正是这情写得真,写得恰到好处,写得味道极正而且醇厚,所以才取得了少有的艺术成就。
朱自清散文所表现的感情是非常丰富的。但它的抒情方式又是蕴藉的,犹如蒙着一层薄雾,又好似一层轻纱,是那么淡淡的,然而又是那么深深地侵袭着读者的心。就“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虽然并不奔放热烈,但有“细雨湿衣看不见”的情味。即使是情感强烈的时候,他仍然采用很有节制的办法来表现它,令人在平淡舒缓之中,慢慢领略其淡雅隽永的意味。
为了真挚蕴藉地抒情,朱自清采用了抒情和叙述、议论相结合的方法,使所抒之情既具体、含蓄,又启人心智,富有“理趣”。
《背影》是体现朱自清真挚蕴藉抒情风格的代表作。在这篇抒情散文里,作者通过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叙述,表现了父子间的至情至爱。古今中外描写父子之爱和离别之情的作品数不胜数,但像《背影》这样曲折动人的却并不多。究其因,就在于它把深厚的抒情和具体的叙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里,作者并没有采用什么漂亮的词句,而是以朴实无华的文字,通过对父亲背影出现的场面叙述,使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表面看来,作者似乎是以清淡的笔墨,不着边际地向人们叙说一系列琐碎的事,然而,父子间的离情别绪却正由此而真切感人地表达了出来。
《背影》抒情的高潮是在父亲买桔子的那一段。这一段的叙述非常具体,特别是“背影”的出现写得更是仔细。做儿子的从背后看着去买桔子的父亲,首先注意到的是父亲的穿戴:“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清布棉袍”。接着详细描写父亲买桔子的经过,特别是过铁道时的动作。表面看来,这些经过和动作都很平常,但实际上其中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里边包含着很深的感情。“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两手攀着”月台的边、“两脚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寥寥数语,全是叙事,却是如此传神、栩栩如生。人们从“背影”中,真切地看到了父亲为了儿子辛勤操劳的深情。而同时,做儿子的看到眼前的情景,心中自然会从深深感到父亲的慈爱转为对父亲充满疼爱和怜悯,因而联想到父亲平时如何在艰难中的挣扎。此时此刻,做儿子的怎能不动情!所以,作者的感情这时也达到了高潮,“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父亲回到车上,放下桔子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些事实和动作的叙述,把父亲为儿子做了一件对他说来是十分艰难的事情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逼真地流露出来。说心情轻松,为什么还要加“似的”呢?这是因为父子马上就要分别,故意做出轻松的样子。临走的时候,父亲心里本来有许多话,但说出来的只是“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样平平淡淡的几句话,包含的却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千思万绪。这比用许多语言直接抒情更感人。
用“情致”来概括《背影》的风格,也许是最恰当的。那么《背影》的情致是什么呢?叶圣陶先生有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他说:“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会想起倾听他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中国现代作家丛书——朱自清〉序》)善于抓住一闪即逝的东西,而且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不论叙述、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能恰到好处,充分显示了朱自清的艺术功力。《背影》的情致,就是那种恰好的情味,就是那种写作的极致,就是那种“味道极正而且醇厚”韵味!
《背影》描写的只是当年父亲送作者上火车时的一个片段,却写出了父子间的至情。若从事情说,确是够平凡的,但那感情的真挚,表达的恰切,却是无与伦比的。这种表面上看来简单朴素,而实际上却能产生极大感染力的文章,最能代表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背影》正是靠作者的生活感受,靠真情,写出了情致,取得了成功。朱自清并不刻意去创造什么意境,但却能于平淡中见神奇。他写父亲的背影,全用白描的手法,不借助比喻,不堆砌辞藻,也不用修饰和形容,而以朴实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你能说这里没有情真意切的意境吗?
作者写的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质朴的叙事来抒发情感。作者笔下的事物,不同于一般客观事物的叙述,这里把叙述当成了抒情的工具。因此,各种事物都被感情色彩所笼罩,都流露出了父子间的至情。作者回忆八年前的往事,老老实实进行叙述,真情实感却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足见作者的艺术造诣;描绘父亲的背影,采用白描的手法,全是朴素的文字,又与叙述的格调谐和一致,从而形成了《背影》朴素、自然、清新、隽永的语言风格。采用这样的语言,形成这样的风格,又是由它的内容所决定的。那悲凉的基调,那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和回忆,那笔端流露出来的至情,是只能用朴实自然的文字来表现的。《背影》在艺术上浑然天成,确是平淡中见隽永的杰作。
参考文献:
[1]杨昌江.朱自清的散文艺术[M].北京出版社,1983.
[2]朱金顺.五四散文十家[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
(宋阜森 山东泰安 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 2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