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432

[ 潘红娟 文选 ]   

这样教学《林黛玉进贾府》

◇ 潘红娟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学语文课本上的经典篇目,因为它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示了《红楼梦》的所有精华:文学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建筑的,医学的——可以说《林黛玉进贾府》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钥匙,是引领中学生走向文学经典的切入口。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作用呢?既然它具有这样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把它显现出来呢?以前的老师们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很好的范例。但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两点还可以再改进,现说明如下:
  一、指导学生画贾府示意图时,探究一下贾府的“规矩”
  根据新课改精神,本专题的学习方法为活动体验,于是不少老师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林黛玉行踪画贾府示意图。应当说这是积极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因为,这样做首先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和自身经验来进行空间形象构想,然后,学生还要把这些构想体验出来的形象抽象为示意图再呈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能从中感受到贾府的壮观奢华。这是一种深度活动体验,很值得借鉴。但笔者认为美中不足的是,很少有老师或教学资料上能再赘一点:我们已经跟着林黛玉走了一遭围场,看了一遍建筑,为什么不跟黛玉一起用眼看一看这深宅高院内外的人言谈举止呢?当然,约定的重要人物如宝玉、熙凤等,大家分析得够多够详的了,但他们都从人物性格入手。性格有其生成环境,这样的富庶显贵之邦,不仅在建筑和着装上与别家不同,对人们的言行举止要求必也与别家不同。我们先借黛玉的眼看他们的行止之处:“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字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贾母命人带黛玉去拜见两母舅,“邢夫人答应了一声‘是’字,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前。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绸车,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众婆子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未遇大舅,黛玉作别邢夫人,“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我们细看细听:所有人都戴着镣铐跳舞。各就各位,各司其职,谁也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有的人是不可以多说不可以多行,有的人是不必多说不必多行。这让自身敏感多愁而今又寄人篱下的黛玉怎不思量:外祖母家是很讲规矩的,自己只能小心谨慎,不独为怕别人耻笑了她去,更为端人碗服人管的境遇。因此,她对自己下了死命令:不多说话,不多行路。
  但这贾府的规矩是谁订的?谁是最高维权者?这就需要黛玉深入府中慢慢琢磨了。可以说小厮们按部就班地恭顺严整,婆子丫头们适时合地地掀帘打轿,邢夫人简约恰当地搀送告别,这里暗暗体现的规矩,都给了黛玉第一心里冲击,为她认识选文中出现的贾母、邢王二夫人、王熙凤及众姊妹各人的地位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提一个醒,同时也为后面每个人的表现暗暗作了铺垫,因为这些规矩是每个人行事的无庸置疑的潜规则。所以,笔者在上课时,便以引导学生画线路图为主,让他们体会各人行止为辅,既让学生从宏观的硬件设施——建筑上体会贾府的壮观奢华尊贵讲究,更让他们从微观软件——人们的言谈行止上初步感受贾府的等级森严、礼法苛重。这样一来,就充分显示这一章在整部小说中的纲领性作用。
  二、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探一探他们“规矩”的来龙去脉
  翻看那么多的教学资料,发现对选文中人物分析大都侧重于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对贾母分析却很少。当然,这三个人光彩照人、个性独特且是全书主要情节的主要演绎者,在本课中分析得透,必然有利于学生对全文故事情节的理解,但是,对故事产生发展的根源的理解却不能深透。这就要分析贾母了。可以说贾母正是所有人所有事发生发展的现存的有形的根源。你看,贾母哭众人便哭,贾母笑众人便笑。贾母说姑娘们不必上学了,姑娘们便忙来会客。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便忙告诉宝玉:“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贾母让熙凤不要哭了,熙凤便忙转悲为喜。吃饭时,黛玉百般推让座位,贾母一说,黛玉便乖乖地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迎春姊妹陪客,余者便皆侍立。而最终,贾母觉得宝钗适合做宝玉的媳妇,宝钗便顺风顺水地成了宝二奶奶,黛玉就只得自绝红尘。贾母说哪个猫儿不偷腥,于是,宁荣二府便只剩的门前的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等到贾母归了西,贾府也就自然而然地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贾母原是所有人行事的准则,是所有事情发展的方向标。可以说,对贾母研究透了,凤姐的使权弄势,装疯卖傻;李纨的恪守妇道,潜心教子;宝玉的痴狂憨顽;宝钗的娴静沉默;黛玉的患得患失……,不都是看着贾母眼色行事的结果吗?不都是贾母思想的衍生物吗?贾母为什么能具有如此威力呢?笔者认为不能仅归结为她是老太太,更是因为她的思想是当时社会最正统,最为大家接受的思想:男尊女卑、三纲五常、君臣父子等等。贾母们缔造了一个井然与混乱、温情与冷漠交织的社会,但井然与温情浮躁做作,混乱与冷漠深刻彻底。当深刻彻底的混乱与冷漠和浮躁做作的井然与温情失衡时,这社会必然呼啦啦似大厦倾。基于以上理解,笔者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便首先让学生解读贾母这一封建社会的精神领袖,以便让他们对整部《红楼梦》的思想内核有个高瞻远瞩的理解。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反映得非常好。
  所以说,对线路图的深入探究是解读贾府显性秩序规则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而对贾母的分析则是对贾府各种秩序规则的隐性根源的深入剖析,这两者实为解读《红楼梦》思想内容的关键。
  
  (潘红娟 江苏省马陵中学 223800)

这样教学《林黛玉进贾府》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