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370

  

《史记.外戚世家》中的后妃悲剧形象

◇ 汤 琴

  摘 要:本文把《史记·外戚世家》中描写的悲剧女性归为三类:一类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她们出身显赫,却依然无法摆脱作为男子附属品的地位;一类是努力追求掌握自己的命运,但却在后宫政治斗争的漩涡饮恨败北,她们是后宫斗争的失败者;另一类是男人政治权谋的刀下鬼,她们的悲剧说明在以男人为主导的古代封建宗法制社会,女人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
  关键词:《史记》 后妃 悲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就统治阶级上层的宫廷文化而言,其中的后妃文化就有说不尽的话题。中国文学作品中最早以女性为主角的可以追溯到《诗经》,但是为后妃立传、详细介绍后妃生活事迹的则要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其中的《外戚世家》集中向我们展现了多位后妃的生活轨迹。
  《史记·外戚世家》中共记载女性27人,其中记录了从高祖到汉武帝时代的20位后妃。她们中除了少数因为幸运而得以善终外,大多数都没有逃脱以色侍人的生命悲剧循环,或因宠而废,或因色衰而爱弛,或因“主少母壮”而被随意处死,可以说《外戚世家》中描写的众多后妃是一幅悲剧人物的画廊。
  
  一、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一)薄皇后
  薄皇后是文帝之母薄太后的宗室女,薄太后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物。她出身微贱,因为“有色”而被刘邦所纳,但在后宫佳丽三千人中却迟迟得不到宠幸,因为管夫人和赵子儿的玩笑话被刘邦无意中听到,心生同情而被宠幸,并且“一幸而生男”。在高祖过世,吕后掌权扫荡刘姓诸侯王和刘邦宠姬的过程中,她又因为不被宠幸而安全躲过一劫,跟随自己的儿子去了封地,在大臣扫荡吕后后,又因为她“仁善”,儿子被迎接立为皇帝,自己做了皇太后。薄太后的一生多次被幸运之神眷顾,但同时她的一生也是在孤独与艰险中度过的,所以她深知幸福来之不易,为了巩固自己家族的势力,能让自己的家族永享荣华富贵,便给自己的孙子,未来的大汉天子景帝挑选了自家的宗室女薄氏为后,只可惜这位薄皇后没有像她的祖母薄太后那般好命,并不受景帝的宠幸,也不能生育。所以,一等薄太后死后,景帝就立即废了薄皇后,古代废后的命运是相当悲惨的,可想她一生的痛苦。她的事迹见于《史记·外戚世家》:
  “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以薄氏女为妃,及景帝立,立妃曰薄皇后,毋宠,薄太后崩,废薄皇后也。”
  (二)孝惠帝之后
  《史记·吕后本纪》中记载“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宣平侯是张敖,宣平侯女即张敖和鲁元公主的女儿,吕后的外孙女,吕后为了巩固吕氏的根本,也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和子女的后代福享延年,来了个亲上加亲,不顾自己儿子的感受,强将其纳为孝惠帝的皇后,使弟为姐之女婿,大悖人伦,孝惠皇后也一直不能生育,于是吕后就“诈取后宫人子为子”。其事迹见于《史记·外戚世家》:
  “吕后长女为宣平侯张敖妻,敖女为孝惠皇后,吕后以重亲故,欲其生子万方,终无子,诈取后宫人子为子。及孝惠崩,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于是贵外家,王诸吕以为辅,而以吕禄女为少帝后,欲连固根本牢甚,然无益也。”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宗法社会,这些女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她们出生显赫,然而却也无法摆脱作为男子附属品的悲剧,也无法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状况。她们的幸福寄托在男人对她们的宠爱上,寄托在其家族的权势与政治背景上,一旦失宠或失去政治利用的价值,她们就惨遭遗弃,由于她们特殊的政治地位,由于她们嫁给的是帝王与诸侯,她们也有别于一般的平民女子,一旦惨遭遗弃就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能改嫁继续寻找自己的幸福,只能在深宫大院中幽愤而亡。
  
  二、后宫斗争的失败者
  
  后宫中还有这样一类女子,她们努力追求自己的命运,但却在后宫惨烈的斗争中饮恨败北,她们的抗争反而加深了自己的悲剧,《史记·外戚世家》中记载的这类女性有以下几位:
  (一)戚姬
  戚姬是一个美貌而多情的女子,她能歌善舞,深得高祖刘邦的宠幸,于是爱屋及乌,连她的儿子赵王如意也被刘邦评价“类我”而“几代太子”数矣。这样一个深得帝王宠幸的后妃似乎应该永享荣华富贵了。然而,刘邦刚刚入土,长期遭受其压抑的吕后瞬间爆发,她对戚姬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先是“永巷囚戚夫人”,不仅剥夺了她作为皇亲国戚的特权,还将她剃光了头发打入冷宫做苦力,生活的艰辛,与儿子长期分别的痛苦折磨着戚姬,戚姬边舂米边作了那首哀婉的《舂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乡里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这字里行间透露的悲哀、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不禁让听者为之悲戚。可谁知,这才是她苦难的开始。接着,她的爱子赵王如意被吕后采用种种手段骗至宫中毒死,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只因为“不能蚤起”而被吕后钻了空子而受到毒害。戚姬还没有从丧子之痛的巨大悲哀中缓解过来,吕后的魔爪又再一次伸向了她,这一次,她连做人也不得了,“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这种残忍已经到了令人魂飞魄散的地步,就连吕后的儿子孝惠帝看了都说“此非人为”。一个先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后宫嫔妃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二)陈皇后
  陈皇后就是鼎鼎有名的“金屋藏娇”的女主角陈阿娇。她出身高贵,年幼的时候其表哥、未来的大汉天子就要“贮金屋而藏之”。况且她的母亲大长公主对武帝的即位是拥立有功的。阿娇这样的身世地位,在武帝的后宫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无人敢仰视。她还和武帝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有“金屋藏娇”的诺言,有深厚的感情基础。然而,这一切最终也没能让她与武帝相伴终老,同享荣华富贵。多情的武帝迷恋上了平阳公主家的平民女子卫子夫,卫子夫的温柔美丽深深吸引了年轻的汉武帝,这是她在娇蛮任性的陈阿娇身上不曾享有的。幸运的卫子夫怀上了龙种,这让本来就妒火怒烧、不能生育的阿娇愤怒到极点,也使她失去了理智,采用了武帝最忌讳的“媚道”。此时的汉武帝已经不再是那个对她专情,要“贮金屋而藏之”的恋人,他对这位刁蛮皇后的忍耐已经达到极限,这一次他没有再选择纵容,不可一世的阿娇被废,打入长门冷宫,司马相如的大赋也没能扭转她的命运,最终郁郁而终。
  自古以来后宫的斗争都极其惨烈,其赢家登基封王,掌握最高权力,权倾一时,输者抄家被废,命丧黄泉,这样的斗争就是生死之争。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中,帝王的宠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妃们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为了个人的权势和家族的政治利益她们彼此之间也要不停地相互争斗、相互残杀。在胜利者的凯歌后到处是失败者幽愤的哀歌。
  
  三、政治权谋的刀下鬼
  
  《史记·外戚世家》中还有一位女性,他的悲剧命运不仅当时“暴风扬尘,百姓感伤”,也令千百年来的读者唏嘘不已,她就是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是汉武帝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她所生的儿子刘弗陵最后也被武帝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汉昭帝。可是她却并没有享受到这份“母以子贵”的尊荣,反而因此丧命。《史记·外戚世家》记载:
  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于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后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环顾,帝曰:“趣行,汝不得活!”夫人死于云阳宫。
  后妃,是君主制社会中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和文化阶层,生活在国家最高权力中心的她们,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帝王的宠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她们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为了个人的权势和家族的政治利益她们要和掌握她们命运的皇帝、皇族做斗争,甚至彼此之间也要不停地相互争斗、相互残杀。在互设陷阱的怒吼和狂叫中,失败者轻则遭受屈辱的幽怨,重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作为皇亲国戚的她们尚且不能摆脱自身悲惨的命运,更何况一般的平民女性呢,她们的悲剧说明在男尊女卑的宗法社会,女性只能摧残自己以悦媚男子,只能是男子的附属品,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人格。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司马迁.史记·吕后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汤琴 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246133)

《史记.外戚世家》中的后妃悲剧形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