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韩寒在《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和《光荣日》等长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教师形象,可以分为两大类:颠覆型和重构型。颠覆型的包括不负责任型、不学无术型、僵化教条型、粗暴无耻型;重构型的包括责任型、知识型、创新型、儒雅型。
关键词:韩寒 长篇小说 教师形象 分类
韩寒在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但多门功课不及格而辍学从事写作,后来开赛车、出唱片、办杂志,被《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经历和性格很不寻常。他在小说《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和《光荣日》中塑造了大批“欠体面”的教师形象,在杂文《通稿2003》中挞伐教师和教育,而招致教育界、文学界乃至全社会的热议。综观众议,基本态度有三:一是盛赞他思想深刻,语言幽默犀利,是下一个鲁迅、东方的巴尔扎克;二是认为他思想与经历贫窄,语言常故作高深,丑化教育和教师,大有欺师灭祖之嫌,算不上作家而只是个“写手”;[1]三是表示不言其是道其非,免得失言而挨骂。由于韩寒作品的读者多、影响大,需要对他的长篇小说中教师形象类型做客观分析。
韩寒在长篇小说中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形象,大多数教师不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这种对教师形象毫不留情的颠覆,主要通过塑造四类教师来实现。第一,不负责任的教师。韩寒小说中有很多不负责任的教师。如《三重门》中的马德保当上教师本身就是学校领导不负责任的结果,他没上过大学,仅凭发表了几篇“打工文学”即被请来当语文教师。他以为学生的语文水平差,把屠格涅夫念成涅格屠夫都不会有人发现,所以草草备课。他追求的只是不被学生发现漏洞,担心的不是学生能否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而是能否保住自己的饭碗。化学老师上课就是捱时间,到点“卷起书往腋窝里一夹,头也不回地走了”,内容讲完与否、学生听懂与否、学到知识与否都与己无关,除“一小时几十块钱”以外别无他求。英语辅导老师教学仅是要学生查词典,当觉得学生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况时转身就走,丝毫不管那么多学生好不容易找到这里来补课的辛苦。钱副校长早先吩咐只能在第一会议室开体育生动员会,自己竟忘了在第几会议室开会。不负责任到了这种程度,教师职业的崇高完全被消解。《通稿2003》则直接把教师不负责任的面目给撕破:教师已不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只是养家糊口的一种途径。[2]第二,不学无术的教师。韩寒小说中有很多教师无知或无能,甚至既无知又无能。如《三重门》中的马德保才疏学浅,刚当老师时讲课信口开河、漏洞百出,幸亏有个善于拍马屁的学生帮他胡诌“打圆场”才不至于暴露本相。有“经验”后,上课则“不讨论,不提问,劈头就把其他老师的考古成果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负责把黑板上的抄到本子上,把本子上的抄到考卷上。他让学生选择春游地方,由于不认识“甪”字,“盯着单子上的字发呆,恨事先没翻字典,便把甪直抹掉,留下另一个选项周庄”。批改作文时给孔德换了国籍,说他是孔子的儿子。英语老师开课前用英语介绍自己以显示学识渊博,讲课时竟不知“wanker”的本义,被学生取笑后还迁怒于自己大学的教授。化学老师只讲门捷列夫学习化学的方法,不传授任何化学知识。钱副校长给新生讲话,是体育生动员会讲话的分尸组装且语无伦次。《像少年啦飞驰》中的刘班主任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付学生的办法就是“叫你家长来一趟”,然后幸灾乐祸地看着“差生”被父亲痛打。在《光荣日》里,干脆由只有一条腿的狗当体育老师。教师如此没有真才实学,作为知识传授者形象的光华落尽。第三,僵化教条的教师。韩寒小说中很多教师墨守成规、僵化教条,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三重门》中的马德保教学就是全程抄写讲义,“一个教案可以沿用几十年,考试卷子亦可以通用”。梅萱“赏识的文章是纤柔型的……挑好的文章仿佛挑好的三围”。闻名遐迩的语文老师教作文的秘方是套“名人例子+评论”公式。《光荣日》中的刘小力查验树龄的方法是将树砍倒数年轮,大麦拿他开心让他数沙子数完后问验算过没有,他振振有辞地说:“你这是万以上了,没有这个规定。”这些教师僵化、刻板至极。第四,粗暴无耻的教师。韩寒小说中的许多教师粗鲁、凶暴、轻浮甚至无耻。如《三重门》中的梅萱“一脸凶相”,经常对学生说“你们又要丢脸了”。钱副校长得知学生走私时,猛拍桌子,把眼前一团空气想像成那个男生,直勾勾地看着发怒。马德保把怎样挑选美文说成“如何选美”,有好色之嫌。《像少年啦飞驰》里的体育老师的“好色方式与一切体育老师是一样的,牢牢占据班级最丰满或最美丽的女同学前一米的位置,眼神飘忽,心怀叵测。”在冬天为了看清女学生的身材,先让学生跑上几大圈,然后建议学生用三分钟的时间脱衣服。《光荣日》里的大多数教师好色、嫖娼、同居。教师的高尚道德和美好形象,就这样被毁弃殆尽。
韩寒的长篇小说在大肆颠覆传统美好教师形象的同时,试图从四个方面重构教师形象,隐寓着对理想教师的深切期待。第一,责任型的教师。在韩寒小说里,少数教师是有责任心的。如《三重门》中Susan的语文老师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顶着来自学校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竭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万老师为人处世和教学都“极其认真负责”。《光荣日》中一群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大学生主动放弃毕业分配,到偏远小镇的农村小学支教;当发现少数学生不认真学习或者辍学打工,忧虑的情绪油然而生,并想方设法挽救。第二,知识型的教师。在韩寒小说里,有的教师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光荣日》中支教的大学毕业生都有专长,有的还颇有造诣。大麦很有领导才能;娄梯有丰富的化学知识,擅长研究枪支性能和炸药威力;米旗的精算本领无人能及,有经济头脑,擅长做一本万利的事情;洪中是机械专业高材生,精通发电机;石山喜欢写诗,手艺活儿不错。即使是“神经病”哈蕾也有音乐天赋;昔日的卖淫女麦片凭借特殊经历和痛苦感受,能形象生动地教生理卫生课和政治课。第三,创新型的教师。在韩寒小说里,有的教师有创新精神与能力。如《三重门》中Susan的语文老师第一节课就说不鼓励学生看语文书,而推荐语文以外的书,给学生讲校园歌曲著名作者,告诉学生不要满足于考试之内的死的没用的东西,要在考试之外充实自己,带学生进图书馆求知,蔑视为获取分数而死记硬背,注重培养能力,以至于被学校解雇。《光荣日》中的大麦开学第一天就大胆改革课程设置;其他支教老师也能发挥聪明才智,教学不同于常规和陈俗。第四,儒雅型的教师。在韩寒小说里,少数教师有儒雅气质,能够洁身自好。如《三重门》中Susan的语文老师、刘知章和万老师都很儒雅,他们在庸俗的环境中煎熬和挣扎,竭力保持知识分子应有的节操和“清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韩寒在长篇小说中并没有恶意歪曲和丑化教师。他颠覆传统的教师形象,可以使教师和教育界警醒;尝试重构理想的教师形象,尽管重构得很单薄,但隐寓着深切且正当的期待。正如国人莫不期待通过教师看到教育的希望,而不再哀叹“中国教育恐怕比中国足球还没有希望!”[3]
注释:
[1]犁航:《闲谈韩寒对教育和教师的丑化》,http://blog.sina.com.cn/lihang.
[2]韩寒:《通稿2003》,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3]易中天:《要防“沙尘暴”,治“沙”先治校》,http://blog.sina.com.cn/yizhongtianm.
(陈晶,单文悦 宜昌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44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