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389

[ 赵薇薇 文选 ]   

潘金莲形象之再分析

◇ 赵薇薇

  摘 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谓是异彩纷呈、丰富生动,但由于她们生活在以男权统治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所以大多以配角的角色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然而在《金瓶梅》中这种情况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书中对女性生活和心理的描绘多于且重于对男性的描写,在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文以潘金莲的形象为代表,分析她作为一个既普通又典型的封建社会的卑微女性在文学品中的地位与价值。
  关键词:《水浒传》 《金瓶梅》 藩金莲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不乏关于女性命运和生活的描写,虽然也出现了很多丰满光彩的女性形象,但与对男性形象的描写相比,毕竟数量很少,力度不够。受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性在古曲文学作品中大多是作为配角出现的。但这种情况在《金瓶梅》中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从书名便可窥见一斑,金、瓶、梅便是取自书中三位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的名字。可以说《金瓶梅》中对女性生活和心理的描绘绝不比对男性的描写逊色,女性描写在书中占了突出地位。
  中国古典文学众多的女性形象中,潘金莲是重要的一位。自《水浒》诞生以来,她就一直被视为“淫娃荡妇”,几百年来备受非议。勾引武松、通奸西门庆、毒害亲夫等种种恶行使其遗臭万年。《水浒》中的潘金莲并不是主要人物,仅仅是作为附庸为打虎英雄武松设置的配角。《水浒》对其行事和命运的描写虽然也非常生动,但并没有充分展开,且对于其结局的安排也未免有些男性的冷酷。《金瓶梅》截《水浒》中潘金莲勾引西门庆谋害亲夫为发端,引出西门庆家族的生活史。《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俨然是全书的第一女主角,是与西门庆相映成趣的人物,她不再仅仅是水性杨花的女人,还被赋予了更多的特质。作者首先是将潘金莲作为一个普通人加以刻画,惟其如此,在《金瓶梅》的艺术画廊中,才出现了这样一个有血有肉、富于立体感的女性形象。和《水浒》相比,《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更加饱满鲜活。
  《金瓶梅》把潘金莲置于广阔的现实背景下,在富于时代特征的现实社会环境中加以刻画。潘金莲的一生由潘裁缝家,而至王招宣家,又到张大户家,后嫁给武大郎,再至西门庆家,最后寄主王婆家,几番上下经历了不同阶层的家庭生活。虽然我们不能否认潘金莲的淫荡罪恶究其有着自身不可推卸的原因,但其本质还得归罪于她陆续经历的环境对自身命运和性格塑造的影响。
  兰陵笑笑生在第一回中,是这样向我们介绍潘金莲的:
  这潘金莲,却是南门外潘裁的女儿,排行六姐。因她自幼生得有些颜色,缠得一双好小脚儿,因此小名金莲。父亲死了,做娘的因度日不过,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致,乔模乔样。况她本性机变伶俐,不过十五,就会描鸾刺绣,品竹弹丝,又会一手琵琶。后王招宣死了,潘妈妈争将出来,三十两银子转卖与张大户家……长成一十八岁,出落的脸衬桃花,眉弯新月。张大户每要收他,只怕主家婆厉害,不得到手。一日,主家婆邻家赴宴,不在,大户暗把金莲唤到房中,遂收用了。
  从上面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得知,出身贫苦的潘金莲聪明貌美,虽然在王招宣府中时沾染了一些不良的习气,但还不失为一个相当不错的少女,才色俱佳。但在她正当青春妙龄之际,却被年逾六旬的张大户糟蹋了。为此,兰陵笑笑生满怀惋惜和愤慨之情写道:“美玉无瑕,一朝损坏;珍珠何日,再得完全?”(第一回)试想,一个青春少女遭逢这样的劫难,对其心灵会是多大的摧残,对她的命运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中,如潘金莲一般的弱质女流,在被主人糟蹋后,更多的可能是屈服于命运,做张大户的侧室。偏偏主家婆厉害,发现了奸情,将她如同一条狗一样踢给了“人物猥琐”的武大郎。
   平心而论,潘金莲嫁给武大郎的确有点委屈。作者对此也表示了同情,感叹道:
  “但凡世上妇女,若自己有些颜色,所禀伶俐,配个好男人,便罢了。若是武大这般,虽好杀也未免有几分憎嫌。自古佳人才子相凑着的少,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第一回)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此时的潘金莲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而是那个社会中的罪恶势力与封建礼教在摧残一个如花似玉的青年女性。在这种情况下,潘金莲的最好归宿,只是嫁个所谓的好男子厮守一辈子,也就是说,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中,做个像样的奴隶。但仅仅是这样可怜的愿望也未能实现。潘金莲虽然遭受蹂躏,但她并不是在吟诵《女儿经》中长大的,而是终日浸淫在淫词艳曲的王招宣府中,所以并不甘心,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她并不知道她其实无力改变。
  于是,她“打扮油样,沾风惹草”(第一回)。甚至还勾引小叔武松,但被武松怒目横对,训斥了一番。武松这样做,固然无可指责,但笔者认为武松这样对待潘金莲,满脑子的封建伦常,全无一丝怜悯之心,他并未将潘金莲当成一个应当可以拥有自己幸福的人。笔者认为,武松的无情拒绝和冷酷对待正是潘金莲走向歧途的催化剂。在王婆的精心策划下,西门庆开始勾引潘金莲,倘若没有后来的毒杀武大,她和西门庆的通奸只能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但是当她在王婆的怂恿下毒杀了武大以后,便开始陷入了犯罪的深渊。一方面,我们绝无权利要求潘金莲一辈子跟随武大以换取所谓的忠贞名节;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谴责她谋杀亲夫的罪行。这是一个矛盾,而且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在今人看来,无论潘金莲是做一个守节贞妇,还是杀夫改嫁,都是一个悲剧。如果我们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观照一下,就会发现,害死武大,致使潘金莲走上堕落与犯罪道路的,正是摧残女性、同时也毒害男子的封建思想文化以及以理杀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
  毒杀武大之后,潘金莲一心等着嫁给西门庆,然而朝秦暮楚的西门庆却在此时撇下潘金莲,迎娶了富孀孟玉楼。由此可见,潘金莲作为一个女性的可悲地位令人深思。她毒打迎儿,正是因为思念无处发泄,怨恨得不到纾解,委屈得不到平复。从这次的事件中,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无钱无背景、身家又极不清白的妇人,唯一的武器就是以色侍人。
  嫁入西门府之后,潘金莲的确是凭借色相宠冠后院,但即便深得西门庆的喜爱,在西门庆的眼中,也只不过是个玩物。在第十一回中,西门庆回家,看见孟玉楼和潘金莲二人如粉雕玉琢,不觉满面堆笑,戏道:“好似一对儿粉头,也值百十银子。”孟玉楼没有作声,潘金莲却抗议道:“俺每才不是粉头,你家正有粉头在后边哩。”由此可见,在西门庆看来,他所娶的妾,不过是同妓女一般的人物,他娶妾,只是为了玩乐和占有。同时,在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潘金莲的争强好胜,恃宠而骄。
  在李瓶儿进府之前,可以说,潘金莲是西门府中最得宠的,即使是大娘吴月娘也无法与之抗衡。而当富裕、温柔、痴情的李瓶儿嫁给西门庆之后,潘金莲真正感到了危机。尤其是李瓶儿还为西门家生了一个儿子,她所感受到的威胁更大了。自打得知李瓶儿怀孕之后,潘金莲的不满之情就表露无疑,从不掩饰自己的冷嘲热讽。第三十回,在全家上下为李瓶儿的生产手忙脚乱时,她说:“耶!紧着热剌剌的挤了一屋子的人,也不是养孩子,都看着下象胆哩!”
  潘金莲说话尖酸刻薄,毫不留情。做起事来更是心狠手辣。为了拔掉眼中钉、肉中刺,她不但对李瓶儿恶语相向,而且残忍地害死了才十四个月大的官哥。不久,李瓶儿也撒手而去。可以说,这一段真正表现了潘金莲的蛇蝎心肠。如果说,在此之前她毒杀武大,只是王婆的策划和西门庆的怂恿,而这次则是潘金莲自己谋划,自己执行,手段之毒辣,心肠之狠毒令人发指。
  西门庆死后,潘金莲因为通奸陈经济,被吴月娘赶出府,令王婆带出去卖了,最终死在武松的手中。虽说潘金莲被武松开膛挖心,的确有些发指,但潘金莲也确实是作恶多端,咎由自取。
  纵观潘金莲的一生,虽然身遭不幸,令人同情,但是这不能成为她日后堕落的借口;虽然她勇于冲破礼教的约束,忠于她作为一个人的情感,但是这不能成为她此后纵欲的理由;虽然她有自我保护的需求,但是这不能成为她不断加害他人的砝码。所以笔者认为,作者将潘金莲作为一个普通人来刻画是非常成功的,因此,我们才会对潘金莲产生或同情,或厌恶或唾弃的情感,作者把潘金莲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各个侧面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1]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兰陵笑笑生.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宁宗一.宁宗一讲《金瓶梅》[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赵薇薇 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246133)

潘金莲形象之再分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