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吴藻在清代女性词坛上独具风貌,其词传达了千古同感的生命体验,如时光易逝,红颜易老、孤独,漂泊无着之感、怀才不遇、不能如意选择社会角色等人类普遍境遇。她的词作给当时人和后来词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和品鉴的空间。本文拟从“千古同感的生命体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饱满的动情力”三方面对吴藻词备受好评的原因略作探悉。
关键词:吴藻词 生命体验 题材 风格
吴藻,字蘋香,号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生于清代嘉道年间。她诗词曲皆能,尤以工词曲名重于时,词集有1829年初次刊行的《花帘词》一卷和1844年刊行的《香南雪北词》一卷。作为清代中后期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吴藻的词受到了同时代人和后来评论家的重视。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清代女性词研究的不断发展,关注吴藻词的学者越来越多,受到的评价也越来越高。探究吴藻词为何受到如此高度评价的缘由,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一、千古同感的生命体验
吴藻词在清代女性词坛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是由于她的词传达了千古同感的生命体验,如时光易逝,红颜易老、孤独,漂泊无着之感、怀才不遇、不能如意选择社会角色等人类普遍境遇。这种境遇常常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呈现出来。例如:写孤独、漂泊无着之感的词如《卖花声》:
深院晚妆慵,鬓軃鬟松。忍寒和月下帘栊。掩却碧纱屏小小,不许灯红。好梦忒惺忪,去也匆匆。池塘春影又成空。一片吟魂无着处,随住东风。
这首词写出了作者空虚失落又无处排遣的情怀。词人的孤独、清冷、漂泊无着之感通过敏锐的心灵体验传达出来,在文人心目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因而引起强烈的共鸣;写时光易逝,红颜易老的词如《兰陵王》:
怕春去,把酒和春对语。天涯路、花落水流,究竟韶华靠谁住?垂杨万万缕。何处,深藏杜宇?春归也、无力挽留,一任东君自为主。愁怀黯如煮。已数遍残红,搓尽飞絮。几回还待开帘觑。正满地芳草,半痕斜照,飞来蝴蝶尚栩栩,谅知我吟绪。频著,断肠句。叹过客光阴,真个无据。栏杆拍损空延伫。只数点香晕,两行烟树。黄昏刚到,又禁着,一阵雨。
这首词以感伤的情调回应季节的变化。春去春来,花落水流,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词人对季节的变化特别敏感。这首词把自然的生命周期与人的生命周期相对照,物我同构,外物和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推物及人,点出了时光易逝、红颜易老的人生短暂。这样把物和人作对比透彻地揭示了人生的许多哲理。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从而使读者受到濡染,在词人与读者之间架起了心灵的桥梁。吴藻词中,写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永恒和有限的关系、爱与愁的关系、男性与女性的关系等思想情感在读者心中都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这种对生命的真切的体验映现着人类共有的心灵驿动。正因如此,才引发了无数才子佳人纷纷题词唱和,才得到“金粉难消才子气,旷世婵娟第一流”的评誉[1];正因如此,她的词也备受读者和一大批学者和文人的喜爱。
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吴藻词从语言风格、题材范围、艺术手法到情感张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凝固体,而是活跃变化的。在语言上,从自然流丽到讲究精雅;在题材上,多种题材都有涉及;在情感上,从不平到平静再到极平静;在艺术手法上,从婉约到豪放,吴藻词就是这样一种多变体。从她的词中可以品味浙派词的风格和意境;可以感受苏辛词的英雄与豪迈;可以体会闺怨词的苦闷与惆怅;也可以享受咏物词的一份恬淡与清雅;更可以彻悟禅味词的寂灭与悲凉。她的词既具有传统闺秀词抒写女子生活、思想情感的阴柔之美,又包含了一定的社会内容。先看看她词题材内容的多样化与思想情感的复杂化:吴藻词包括闺怨词、咏物词、怀古词、题画词、唱和词、禅味词、豪放词等各种题材。这些题材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是复杂的,它见证了作者心灵发展的轨迹。前期词由于不如意的婚姻催化,又由于自己对自身性别角色、个体生命的彻悟,吴藻写下了许多表达精神痛苦的闺怨词。如《酷相思》:
寂寂重门深院锁,正睡起、愁无那。觉鬓影微松钗半軃。清晓也、慵梳裹;黄昏也、慵梳裹。竹簟纱橱谁耐卧,苦病境、牢担荷。怎廿载光阴如梦过。当初也、伤心我;而今也、伤心我。
吴藻的伤心、愁闷成了她早期词的主基调,这时期吴藻词的思想情感充满了一股对命运的不公、对才情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这种不平的体验渗透到她早期词作当中;由于女词人心思细腻,多情敏感,她还写了许多刻画细致、妙趣横生的咏物词;由于女词人热爱山水,喜欢交游唱和,她还写下了不少感人的唱和酬答词、题画词;女词人对于民族和国家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激情,又有一定的历史观,吴藻也写下了一些慷慨激昂的怀古词和豪放词;她的晚期词充满了一股禅味,词人累了,无奈地求助于佛门,在平淡中感受佛教的真道理。吴藻词的艺术手法也是多变的:由于女词人所处的独特时代环境和独特地域文学环境再加上自己独特的灵性,吴藻词在艺术手法上能兼收并蓄,转益多师。她的词风不师一家又自成一家,形成了吴藻式的“清圆流丽”与“豪放悲郁”。她艺术上熔铸了多种风格,或学苏辛,或效白石,或嗣易安,又都显示出自己活泼的个性,成为有清一代闺彦词的佼佼者。[2]吴藻早期词最有代表性的词风是清圆流丽型的,这符合女性的文笔和审美趣味,但是吴藻是一位有着才华灵性的女性,她格外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抑,尤其是女性不能如意选择社会角色的苦闷。她心中充满了一股不平之气,这股不平之气渗入到词的创作中就打破了传统闺秀词凝固不变的风格类型,展现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魅力,创造了各种不同的空灵的艺术境界。总之,吴藻词的这些成功的变性,带给不同的审美情趣的读者不同的风格和趣味,它把读者带进一种变幻无穷的美妙世界,而不是单调的、枯涩的、重复的审美疲劳,这就是吴藻词的魅力之所在。
三、饱满的动情力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则夫词者,君子为己之学也”,“真字是词骨”,他又认为词能表现作者所独具的天分、学力、性情、襟抱和禀赋。吴藻以自己的天分、学力、性情、襟抱、禀赋填词,她的词具有饱满的动情力。她的词是自己情感投入和交流的载体,她用词抒写出一个真正的自我来。吴藻词的动情力来源于她将身世之感、女性角色之悲融合进入词作中,这就使她的词给人一种真实的动情力,并不是无病呻吟的空洞洞的堆砌词语。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感受过,作品的情感力度才真切,使读者跟随着作者一起去体味和分享那一种刻骨铭心的爱恨情愁。吴藻的爱是广泛的、包容的,她爱她们的才华,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同情弱者的悲哀。这种爱的体现多出现在她的写景词、咏物词、题画词、怀古词、唱和词中。如《忆江南》八首,表达了对挚友的无比怀念,《金缕曲·题王兰佩女士〈静好楼遗集〉》传递了对王兰佩才华的喜爱与尊重,《齐天乐·有怀茝香姊》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高阳台·题悲秋图》引发了对林秋娘的同情和惋惜,《探春·落灯后四日梦蕉兄招同西溪探梅》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无比热爱之情,《雪狮儿·咏猫》传达了对宠物猫儿的喜爱等等。再如写她的愁:对时光虚度、爱情不幸、孤独无聊、怀才不遇等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折磨。吴藻的愁是绝望的,永远无法摆脱的,这种愁多体现在她的闺怨词中。如《酷相思》(炙了银灯刚一会)抒发了自己孤独无聊的情怀,《金缕曲》(生本青莲界)感慨了对自身性别的不满,《摸鱼儿》(不多时韶光老去)愁苦着自己年岁又长、年华忽逝的悲哀等等。吴藻的这些词流露出发自内心的一片真情。她“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她“择而处之境,实中有虚,虚而不空,以慧心述真情景、真情感”[3]。袁枚说过:“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吴藻词打动读者的切入点就是她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也就是词骨的“真”字渗入到词中,借助性灵之笔传达出来,从而使她的词得到众多人的偏爱和好评。我想这也是吴藻词备受喜爱之缘由之一。
总结:吴藻用她一颗饱满热情的心写出了千古同感的生命体验,写出了不同的风格和情调。她的词作给当时人和后来词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和品鉴的空间,正因为此,她才得到了与纳兰性德并称、与李清照相提并论的评誉。
注释:
[1]陈文述:《乔影》附录,北京国家图书馆藏本。
[2]蒋哲伦著:《学近苏辛嗣响易安——吴藻词简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3]引自张洲:《论吴藻的词学观》,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卷,第1期。
参考文献:
[1]邓红梅.梅花如雪悟香禅——吴藻词注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况周颐撰屈兴国辑注.蕙风词话辑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M].光绪二十二年南陵徐氏刊本.
(徐莉梅 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24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