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2年第1期 ID: 147714

[ 李梅 文选 ]   

浅论高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李梅

  摘 要: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的探究一直倍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自主学习 高中语文 引导 误区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赞赏学生独特和富于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出现的误区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主体性的学习模式或过程。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出现了如下误区:
  1.“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课堂上让学生自己看书、做题,使课堂教学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看”,“满堂做”;课堂教学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处理,教师放弃了基本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学生干什么的都有,教学秩序相当混乱。
  2.“自主学习”就是“自由学习”。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进行所谓的研究和探究,而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基本上与语文课堂学习目标无关。这种“自主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生“自由学习”。
  之所以出现这些误区,主要是由于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不够到位。其实,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自主”,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由此可知,自主学习,不是“自己学习”,也不是“自由学习”,而应是教师积极帮扶学生,组织学生,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去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1.通过巧妙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留出适度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努力通过巧妙的设问和实用性强的交流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如笔者在教《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鉴于学生难以理解贾宝玉形象的反封建思想这一特点,于是,笔者先让学生找出王夫人口中的宝玉形象,及黛玉母亲口中的宝玉形象,然后再让学生找出黛玉眼中的宝玉形象。这样,学生就会有疑惑:对宝玉形象的评价,竟然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理解,到底哪一个是符合曹雪芹的创作初衷的呢?此时学生热情高涨,争论不休。之后再引导学生,“一个人怎么样,别人说了不算,关键还是要自己亲眼看,亲自评”,于是让学生找出直接描写宝玉言行的文字,自主探究、评价宝玉形象,这时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学生纷纷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这一自主学习,学生终于认识到了宝玉的真正形象——反封建思想的叛逆形象。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使学生形成心理上的一种疑惑。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疑惑时,也就调动了自主探究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会因此彰显出来。
  2.重拾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连贯的过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让旧知识成为必要的铺垫,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进入新知的学习。
  例如,学生曾经学习过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对李清照的早期词风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学习《声声慢》一词时,笔者引用《如梦令》一词,让学生温习已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李词后期词风的变化。其词风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抒发上,所以笔者在教学《声声慢》之前先让学生回顾《如梦令》一词的主要意象及词人的主要情感,并将其写在黑板上。意象:游玩的小舟、藕花深处、一滩鸥鹭;情感:兴尽晚回舟、争渡惊起鸥鹭。用已有的知识做好了铺垫,学生觉得新词的学习变的轻松了,于是笔者这样布白:《声声慢》一词与所学之词的风格有何不同?学生品读了词中的意象梧桐细雨、黄花堆积、晚来归雁,以及其营造的意境的孤寂、凄凉,这显然与前词的欢娱、和谐气氛大相径庭,而词中的情感“三杯两盏淡酒”,“独自怎生得黑”的凄苦与无助显然与前者的天真淳朴不同。用旧知做铺垫的布白,让学生巩固了已有知识,并且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新知,更好的体会李词后期创作的用情之深,进而实现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设置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开放性极强的问题,可以采用小组自由探究,自主学习,各抒己见的方式,从而充分展现小组每个成员的文学素养。它是经过小组讨论后,让每一位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a.讨论的问题本身开放性极强;b.各小组讨论中意见不能统一;c.教师出于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我表达的机会。比如,学习《滕王阁序》时,探讨“是王勃成就了滕王阁,还是滕王阁成全了王勃”这个话题时,要涉及到对王勃身世的了解、对其诗文的理解以及对滕王阁历史的观照,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能够给学生更多表现的机会也给其他同学更多的启示思考。自由交流的优点主要是充分照顾到了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学生都提供了陈述观点和口头表达的机会,无论问题探讨得成熟还是幼稚,教师都不能扼杀他们希望表达的激情然后要对他们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恰当的点评。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个同学都能在自由交流中学会自主思考和学习。
  三、结语
  总之,自主学习是一种将学生置于主人地位的学习,将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自觉自愿的事。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旦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将是高效的。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的创造、发展、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刘永康.语文创新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3]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潘新和.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李梅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225009)

浅论高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