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评价
教材
考试
视听
阅读
写作
教研
名师谱
入驻
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2011年第3期
收藏:0人
我要收藏
在读:5人 编辑:
编辑合辑
补全文档
开始阅读
文学教育 / 2011年第3期 目录
高中语文育人价值的拓展
/ 徐缨
沉默的力量————评晓苏的《花被窝》
/ 李遇春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 张远东
河岸上游荡的生灵
/ 吴佳骏
忏悔的价值————评吴佳骏的《河岸上游荡的生灵》
/ 佚名
欣赏感悟课漫谈
/ 刘晓梅
白纸黑字
/ 高凯
语文课要滋润学生心田
/ 尹立新
发现式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 王菲
人化的自然与多重的结构——评高凯的《白纸黑字》
/ 邹建军
《麦河》:现代化叙事与“志怪”传统的嫁接
/ 周新民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龙梅
语文教学要激发生命文化智慧
/ 张小平
优化课堂评价语言 构建主动有效课堂
/ 喻艳琼
外国诗歌教学浅论
/ 冯亮
文学教育应该注重趣味的培养
/ 樊星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
/ 刘汉永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 王冬花
知音式阅读和创造式阅读
/ 杨建猛
教学过程审美化初探
/ 张亚丽
阅读教学中三个层面的导读
/ 栾世堂
花被窝
/ 晓苏
文本阅读中的表达技巧分析
/ 李艳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 申一营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
/ 张海峰
在作文教学中落实语文知识
/ 薛正瑞
经典阅读教学例谈
/ 汤道霞
柳永《定风波》意境赏析
/ 龙杰
杨红樱校园小说中的游戏伙伴形象
/ 张利芹
试比较老舍沙汀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 王紫星
浅谈魏晋时期自然审美情趣的形成
/ 辛玉彤
从《情人》看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殖民地情结
/ 王秀利
自然有美 诗歌有根
/ 杨庆祥
新课改呼唤作文的认真批改
/ 康宏东
简评车延高的诗歌创作
/ 朱文婷
王芸散文对城市文本的诗意解读
/ 郭帅帅
福柯权力理论观照下的俄罗斯实验小说《圣女》
/ 张慧云
中国民间螺女型故事比较研究
/ 陈玥
《失乐园》之婚外情新探
/ 夏正平
以春晚小品类节目为例研究春晚性别领域节目
/ 喻越
《荷塘月色》曲词意蕴赏论
/ 郭英
从形合与意合谈《兰亭集序》的翻译
/ 方婵
解读散文《囚绿记》与《捕蝶者》
/ 刘凡珍
《送东阳马生序》的衬托艺术
/ 刘秋花
免费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创新模式探究
/ 邓鸿
谈谈周芳的散文
/ 杜李
刘保昌新著《汹涌的潜流》评介
/ 马德翠
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探析
/ 申晓辉
余秋雨《牌坊》意象的文化意蕴
/ 张庆胜
浅谈系词“是”的演变
/ 徐坤宇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 陈富志
《古船》中隋抱朴形象浅析
/ 程煜
大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研究
/ 张卫华
“一连”和“连连”的对比分析
/ 刘畅
谈谈语文学科后进生的转化
/ 闫红
素描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 赵阳 李超
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岑小双
试探巫山方言里的后缀与重叠现象
/ 龚艺
关于“他者
/ 吕欣
简评辛弃疾《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
/ 曹娟
师范院校“双贫”现象透视与对策探讨
/ 郭翠婷
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 郭秀珍
语文高考病句辨析题类析
/ 曾照军
兄弟纠葛故事在藏族地区的流传
/ 常帅
品读怀斯的肖像画作
/ 李贞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适用性
/ 鲁思
颜色词汇的英汉互译策略
/ 黄河
浅析鲁迅和周作人散文的日本文学经验
/ 邹雪梅
探寻《所罗门之歌》中的人名意蕴
/ 伍喆
语义启动及加工的脑区机制研究
/ 朱忠敏
以《雅歌》中唯文化隐喻的处理为例浅论奈达诗译观
/ 熊莺
浅谈高中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 张学春
班主任工作漫谈
/ 杜高奇
遥远的一条河
/ 康延国
论先秦乐与诗之关系
/ 张力
《小镇畸人》中的表现主义手法
/ 袁艺
论《暮光之城》中的蛮族入侵
/ 田甜
信息16则
/ 舒坦辑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 王晓菊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立
/ 姜会 常立生
教育面向未来的几点尝试
/ 侯素秋
论岛崎藤村的自然崇拜
/ 高兮
浅析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梅梓
谈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 何强
猜你喜欢
文学教育 期刊列表
2015年第8期
2015年第9期
128
8/8
<<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