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元,清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主张是“学了就要去习”。这个“习”,不单指温习书本,而是要实践,要行动,要说到做到。一次,颜元指导弟子们进行射箭比赛,颜元每次都能射中靶心,而学生多数成绩甚差。当学生们对颜元表示祝贺时,他心情沉重地说:“我教你们射箭的时间不短,你们仍然不如我,这是我教育的失败呀!”后来他改变教法,因人而异,逐个指点,充分发挥教的主导作用,同时加强了实践活动,很快提高了弟子们的射箭技术。当再次和弟子们一起比赛射箭时,颜元对弟子们的优异表现感到满意。
“颜元教箭”的故事让我认识到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的“导”是多么重要。这使我想起了多年前听过的教育大家于永正老师的一节作文指导课。那节课,于老师高超的指导艺术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现在每每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于老师首先出示作文题,指出习作要求,然后让学生自由习作,最后让写得较快的同学朗读作文,那一连串的作文指导思路和我们平时作文指导无二。其中一个同学读的作文,我们听起来还算不错,于老师也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可于老师语锋一转:“你们觉得‘今天天气真热’写具体了吗?如果让你写,你怎样写出‘天气真热’?让我们都来当小老师,帮他把这句话写具体。”(相机板书:天气真热)于是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不一会儿,小手高高举起。生1:“今天天气真热,大黄狗趴在地上直喘气。”师:“能不能再写具体些?大黄狗怎样喘气?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相机板书:大黄狗)生2:“大黄狗趴在大树下,伸着血红的长舌头呼哧呼哧地直喘气,涎水不住地往下滴。”生3:“今天天气真热,小知了在枝头叫。”师:“知了怎样叫?人听了会有什么感觉?”(相机板书:知了)生4:“小知了在枝头‘知了知了’地叫,搅得人午觉都睡不好!”生5:“今天天气真热,树叶儿都晒蔫了。”师:“‘晒蔫’一词用得好,能不能用一个拟人句把它写得更形象些?”(相机板书:树叶)生6:“今天天气真热。树叶儿都被晒蔫了,个个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小脑袋。”……当于老师让这个同学将大家的发言补足在自己的作文中,再读给大家听时,听课的上千名师生不约而同地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真不愧为教育大家!我们终于见识了名师那高超的“导”艺,也进一步领悟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何等重要,它能将学习上迷茫的学生引导至光明,让他们豁然开朗,拨开云雾见了青天。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这样阐释过:“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要求教师的引导有趣、有情、有奇、有疑,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写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了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我想,陶老先生眼中“好的先生”一定是个能引导学生巧学的教学高手吧!哪个教育者不想成为这样的“好的先生”呢?清代颜元就是这样“好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