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971

[ 王翠花 文选 ]   

迁移内化,润物无声

◇ 王翠花

  一、情感迁移,让学生体验亲情
  
  对于一些情感较丰富的课文,假如学生情感体验只局限于文本,课堂上就不易达到“三情统一”的理想境界。如:教学《散步》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时,我深知读出它的深层含义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容易的事。所以我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授课方式,让他们自由选取感受点欣赏,进入散文的意境,把握散文的主题。在完成教学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情感迁移:设想一下,晚饭时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桌上是鱼和青菜,爸爸妈妈喜欢吃鱼,你也喜欢吃鱼,可是鱼只有一条,你会怎么办?再如饭后看电视,爷爷奶奶爱看老电影,爸爸爱看农村题材电视剧,你想看青春剧,遥控器在爸爸手里,爸爸会怎么办?在你手里呢?于是学生从书本走向现实世界,情感也激荡起伏。
  可见,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发展,更应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进行情感迁移,将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融相通,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情感,获得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让学生体验血脉之亲和亲人之情。
  
  二、感悟迁移,成就课堂教学精彩
  
  语文教学不仅要立足于教材,更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有一位教师在学生明确了孔乙己深受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毒害而成了一个无用的读书人后,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对于把书读到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地步,你可能会有很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的例子,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在迁移中,升华了原有认识,成就了教学的精彩,学生受益匪浅。

迁移内化,润物无声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