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918

[ 杨庆梅 文选 ]   

当今语文教学的缺失

◇ 杨庆梅

  窦桂梅是一个有着高秀敏那样的表演天赋,有着张越那样敏捷的思维,有着沈冰那样广博知识的女性。聆听她的演讲,你会觉得她的观点新颖而独特,表达生动而形象,更可贵的是,她为广大的语文教师指出了一条通向远方的道路。用她“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理念来对照现在的语文教学,就会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还缺少点什么。那么缺少点什么呢?
  
  一、缺少一个明确的目标
  
  [场景扫描]有教师把课本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抄写了一遍又一遍;有教师把课文中的好词造好句子让学生记忆;有教师把教材中没要求背的课文让学生全部背诵下来;有教师把一些本该能充分展示学生卓越智慧的片段训练,给它套上了应试模式的枷锁。
  [反思]这样的语文学习,学生空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失去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生动的语文教学失去灵性,使生动的语言文字变得冷漠而生疏。
  这样的语文教学,可能适合于一时一地的应试,但从学生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我们这样努力的结果造就的可能也就是考出一点高分的“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应试机器人。
  应该说小学语文教学,甚至包括今后的初中语文、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新课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任何学科目标的实施都具有连贯性,而语文学科三维目标的连贯性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往往“断章取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我们祖国的汉语言文字因为老师这样机械的教学而失去了她本该显示的独特魅力;我们学生本该形成的语文技能也因为老师的生搬硬套而没有形成!
  至今,我们有多少学生能像窦桂梅的学生那样,在小学阶段就锻造出过硬的本领,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其他科目?能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欣赏我国的经典美文,能以一种审视的目光去阅读教材中选取的范文?可能有,但不会像窦桂梅的学生那样数量多且见解新!
  
  二、缺少一个积累的过程
  
  [场景扫描]某六年级一个班,学生们在捧着一张报纸记诵,那上面汇集小学阶段的各类知识点:有词的,比如写近义词、反义词,还有成语的分类、举例;有句的,比如排比句、比喻句、反问句等例句;也有春联、各种名言警句。总之,门类齐全,应有尽有,做教师的恨不得把这些知识都煮熟了让学生吃下去。
  [反思]语言的理解应用,需要提供具体的语言环境。把一个个知识点人为地割裂开来,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意:学以致用。生吞活剥的机械记忆会瞬间遗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语文教学以及语文学习都是不可以吃快餐的。窦桂梅用六年的时间,才让学生牢固地记诵了一首首古诗,阅读了一篇篇佳作,练就了一张张利嘴。
  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沉下心来,让学生好好地记,好好地读,好好地写,好好地悟,但效果能达到什么程度,就要看各人在实际操作中的艺术性了。就拿古诗的记诵来说,窦桂梅用“吟诗、唱诗、背诗、作诗”助了学生记诵古诗一臂之力,我们说不定还能找出更好的办法来让学生达成预期的目标。
  
  三、缺少一个裁剪的技巧
  
  [场景扫描]窦桂梅在使用原人教版教材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进行取舍,该重点讲解的,让学生细细研磨;该简单讲述的,仅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自学完生字词一带而过。
  [反思]得佩服窦桂梅的勇气。首先,她敢裁剪,自己认为可赏性不强的文章,一读而过。这种做法也不是所有人都敢做的:有来自家长的误解,有来自领导的误解,有来自同事的误解。甚至,因为取舍,在考试的时候因一篇课文学生默写不出而“全军覆没”。但这些压力她都一一承受,执着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执着于丰富学生的语言底蕴,为学生的未来奠基——这样的语文老师,才是真正有良心的老师,才是真正有责任心的老师!
  其次,她会裁剪。随着学生的阅读而阅读,随着学生的吟诵而吟诵,随着学生的投入而投入,随着学生的博大而博大,在成就着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在为学生生命奠基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生命奠基。
  胆识和能力使她的裁剪得心应手,真正达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至高境界。
  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因为多了考试的束缚,少了审视的目光,缺了取舍的勇气,而把教材教得如同一潭死水,不见深度,不见宽度,也不见活力。学生因为我们教师的思想狭隘而视野狭窄,因为我们教师的指导不当而迷失方向,因为我们教师的妄自菲薄而变得肤浅。
  做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有勤奋,要有热情,要有耐心。只有这些还不够!还得有高度的智慧,明确的目标,卓越的才能以及进行母语教学的崇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当今语文教学的缺失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