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961

[ 周冬梅 文选 ]   

牵着蜗牛去散步

◇ 周冬梅

  上帝给了人一个任务,叫人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已经在尽力地爬了,但每次总是只能挪动那么一点点。人拉它,催它,吓唬它,责备它,甚至踢它,蜗牛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爬。人在极度疲惫、懊恼之余,开始向上帝抱怨,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人朝着天上喊,天上一片安静。人没有办法了,只得任蜗牛慢慢往前爬。他忽然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鸟鸣,看到晶莹的露珠在树叶和草茎上闪烁。人困惑了——路边原来有这样美丽的景色,为什么我以前没有看到?莫非是蜗牛在带着我散步?
  初读这则故事,感觉上帝真会开玩笑,人与蜗牛在行走速度上存在着何等的差距?让人牵着蜗牛去散步,不是滑稽可笑吗?可仔细一想,人与蜗牛虽然在速度上存在着差异,但在个体生命上是平等的,为什么人不能体会蜗牛的难处,耐心等待蜗牛,共同前进呢?如果把蜗牛比作学生,而人即教师,那么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该怎么做呢?
  “新课标”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如上述故事中的“人”一样扮演着“牵”蜗牛散步的角色,难免有操之过急的态度和心理,这种态度和心理打破了师生间的和谐与平等,忽视了个体的独特感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教师不可以随意捏塑学生,也无法捏塑学生。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应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各种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一味地责备和抱怨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一个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人。教师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指导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习的质量、生活的趣味与教师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使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教育是对生命发展的一种达成”:“教育应尊重生命”。只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弃“权威者”的角色,才能够真正做到与学生同喜同悲。同甘共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真正体会到“蜗牛”的幸福和快乐。
  “牵蜗牛去散步”启发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尊重学生,尊重生命,帮助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在人生的花季里,真正享受到“鸟语花香,风和日丽”的快乐。这样我们的教育定会步入“柳暗花明”的美好境界!

牵着蜗牛去散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