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日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89年7月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99年8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结业。先后在兴化市唐刘高级中学和江苏省兴化中学工作,2005年8月起到江苏省泰州中学工作。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会会员、兼职编辑与教研员,泰州市“311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主持国家级十一五课题“中学创新作文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作文中的语言创新与思维创新的研究”,任泰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立足语文课堂,构建有效教学模式”主持人。近五年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或参编教辅读物26本。2008年10月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举办的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成果展示大会上,开设创新写作示范教学《将屈原高贵人格薪火相传》,获观摩教学课全国一等奖。2006年被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表彰为“优秀教师”,2008年9月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教科研先进个人”。
王日淦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追求教育理想,历经岁月的打磨,从乡村一路走来,二十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一、贫瘠土地上的教育之花
1989年8月,王日淦以“优秀毕业生”身份从扬州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家乡最偏僻的一所中学——江苏省兴化县唐刘中学。由于环境与理想的巨大落差,他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文学梦”,但“教育家”的梦想反而绽放出了鲜艳的花朵。
走上讲坛的他很快便在学生身上发现,教育其实与文学一样,也有着撼人心魄的魅力,而且这些乡村的孩子更需要像他这样的科班出身的教师来引领。
探索的第一步仍是“文学”,最初叫做“语文兴趣小组”,后来叫“蜒河草文学社”。他和学生共同沉醉于李白、郭沫若、泰戈尔、王蒙、史铁生等人的作品之中。在学生自写自编自印的社刊《蜒河草》的序言中,王日淦写道:“我感到了我的文学梦并未消失,它正由我的学生一点一点地变为现实!”
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他利用节假日带着学生远足旅游,带领他们相互家访,与学生一道在风雨交加中长途跋涉,在极度体验的状态中进入尚未开发的溱湖湿地森林……
就这样,他怀着文学的激情书写着教育的梦想。结合班主任工作,他在语文教学上也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指导思想:“立足课堂,面向社会,深入心灵。”他进行了一系列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的尝试:“以口语训练为突破口,促进读写听说能力全面提高”的实验;“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学民主化的探索;以“扩大阅读,丰富生活,充实思想”为特色的作文教学改革,以及“质疑式教学”等的探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
耕耘的艰辛总是换来收获的喜悦:学生的一篇篇习作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一批学生在语文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更令王日淦兴奋的是,1993年他在兴化市举行的首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夺得一等奖,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百花奖,师德演讲比赛一等奖。1995年,他因出色的工作成绩,被评为兴化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尤其值得骄傲的是,这一年他凭着优秀的教学业绩和过硬的教研能力,破格地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这在当时几乎是个奇迹。
于是,雄心勃勃的他发下誓言:“我也要当特级教师!”
从此,他开始朝着“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奋斗,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二、扎实的教育教学研究
2000年8月,他有幸被调至全市最好的学校——江苏省兴化中学。兴化中学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牌名校,良好的人文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名师荟萃,人才济济,这无疑为确立了人生目标的王日淦老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他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选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攻方向,扎扎实实地向着他的“教育家”之梦迈开了步伐。
为此,他经常到扬州、苏州、南京拜师学艺。空中的明月、天边的启明星知道他的辛苦,看见他添了白发!王日淦老师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十年磨一剑,积攒下深厚的教育功底,并明确方向:开始琢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新课伊始,他总是要精心设计“开场白”,围绕学习主题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动机。在王老师的语文课上,孩子们不仅能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更处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
王日淦老师的课,在兴化中学有口皆碑:语言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学生百听不厌,句句入耳;教态自然大方,和蔼可亲,学生轻松愉悦,思维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畅所欲言,毫无思想负担。学生在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良好环境里学习、成长,他们心情舒畅,神采飞扬。
在兴化中学,提到王日淦老师,师生都称赞:一是课讲得好。几年时间他先后面向全市和全省开设公开课达7次。如《归去来兮辞》的诵读教学,《杜鹃枝上杜鹃啼》的探究教学,《父亲母亲,我拿什么报答你们》的主题班会教学等,都曾引起轰动,好评如潮。二是思想新。2004年11月,兴化中学迎来省教育厅的四星级学校督导评估验收,他在教师论坛上作了题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再思考》,语锋犀利,眼光独到,思想睿智,成了督导评估验收中的一大亮点,至今人们记忆犹新。
三、大师引领下健硕成长
2005年8月,38岁的王日淦老师经过严格的招聘考试,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昂然走进了百年名校——江苏省泰州中学。
江苏省泰州中学曾培养出大批两院院士以及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在教育界享有盛誉。王日淦老师吸收着泰州中学丰厚的人文营养,感受着身边大师们的教育智慧。当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洪宗礼先生是泰州中学的老校长,洪先生是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以研究母语课程教材名扬海内外,他主编的苏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经过20多年的打磨,已经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目前已有27个省市的初中学生在使用着洪氏初中语文课本。洪宗礼总结出“五说”语文教育理论和诱导式的“双引”语文教学法,集几十年功力探索出语文学科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语文教育“链”,他出版《语文教学之链》《写作与辩证思维》等14部专著,《洪宗礼语文教育论集》与叶圣陶、于漪等老师的语文教育论集,并陈于语文教学的园地,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必读珍品。洪宗礼的存在,给了王日淦一道亮丽的“智力背景”。洪宗礼先生早年也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在洪宗礼与王日淦之间,横亘着几十年的教育代沟,王日淦非常明白,他必须以进取与才思去填满。
百年老校不仅有着极其优越的教育文化氛围,安静的书院,让人油然而生思古之情,而且与时俱进,秉承“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泰中精神,“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这给王日淦老师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学校还和中国教学学会合作制定学校发展、教师成长计划。王日淦老师始终铭记洪宗礼的一句话:“一个成熟的教师,往往会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创新设计,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用自己的心去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4年多的教学中,王日淦老师一直担任重点理化班的班主任,努力践行学校提出的“倡导负责任的教育”办学理念和“尊重+智慧+有效”的教学理念,工作兢兢业业,教学认真严谨。2005~2006年度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7~2008年度被评为优秀党员。其间,在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督导评估中,戈致中、鞠海等专家级领导对王日淦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2005年和2007年先后两次面向全省开设《评读苏东坡词》和《屈原列传》公开课,2005年12月,王日淦老师又代表学校参加泰州市教研室组织的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课比赛,以《一花一世界,感受细节之美》一课荣获一等奖。
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教师
近年来,王日淦经常应邀去市内外、省内外参加会议和讲学,但是,他始终冷静地对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他知道,虽然自己已有了近20年的教学经验,但如何与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创新要求相结合,并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他知道,教育教学事业道路漫长,最要紧的,是做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
英国教育家怀海特说过:“教师应是智者,风格是智者的标识。”王日淦老师的语文教育正在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一直坚信语言文字的力量,并怀着古典诗意的情怀营造着美丽的精神家园。他认为,只有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积极探索新课程新理念,方能使承载着中国文化深厚内涵的语文教育走向更高更远的境界,而一个语文教师也只有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才能赋予语文以更深厚的精神底蕴,也才能使中国语文在多元化的教育语境里显出丰富多彩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