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教师应特别注意这个特点,想方设法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下面的手段:
1 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使他们能有章可循,减少他们写作困难,他们自然就有兴趣。“文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现在的作文教学要淡化文体,但并不是说不要教给他们怎么写作文。例如要想使学生成功地写好身边的人物,学生必须要有写好人物外貌、语言、行动、以及心理活动的本领,还要善于捕捉细节。今年我辅导的“毕业班作文强化班”最终取得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此。在进行人物写作时,我参考《小学生作文新概念》。每次训练时,我首先让他们相互谈心、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做到心中有底;然后搜集妙词佳句,诵读范文并体味;再动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最后大家在一起交流欣赏。结果的确让人吃惊:“‘老板娘,再来一碗’,爸爸摸着自己的肚子,笑哈哈地对妈妈说。”十来个字就形象地勾画了人物。在一次写人习作中,一位小男生这样介绍他的同学:“他,小小而又炯炯有神的眼睛,圆圆而有劲的嘴巴,蒲扇般的耳朵。他的体重吗,不称不知道,一称吓一跳,妈呀,140多斤。”作为小学生能达到这个程度,我认为已相当不错了。
2 鼓励学生充分地感受生活,动手实践。生活是写作的源头,许多学生觉得难以下笔,没米下锅,你就是硬要他们写又有什么用,这只能使他们更加讨厌写作文。作为教师平时要多一个心眼,想方设法为他们创设情境,丰富他们的生活。平时教学时可以利用班晨会、课外活动、节假日旅游、参观的时机,精心设计活动的内容,让他们愉快地享受生活,体验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真正做生活的有心人。他们自然就会热爱生活,写作材料自然就十分丰富,他们也就不会再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头痛的事了。当然作文开始时,不要让他们忙于动笔,而是先启发他们,回忆生活中的镜头,捕捉精彩的瞬间,必要时还要进行课堂实践。例如我教三年级的时候,在学习了《石榴》一文后,我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喜欢的水果,还让他们在课堂上把自己带来的苹果、桔子、梨、葡萄等拿出来,再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评一评,这样学生写起作文就有味道,兴趣也很浓。
3 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学生喜欢做游戏,喜爱活动,尤其是有新意的游戏,抓住这一点,我们利用迁移的原理,把学生的兴趣引向写作,效果很好。一次我组织学生做一个游戏:要求学生在做游戏时,不许说话,老师也不许说话,学生情绪高涨:“太有趣了!”“我们保证不说话!”老师手脚比画“甩长绳”,全班跳呀,跳呀,学生跳得极为高兴,但是课堂没有任何讲话声音,只有“哧哧”的笑声,游戏结束、作文开始,这时学生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动笔写,容易多了。
4 重视口语训练,先说后写。每次作文,我都遵循由说到写的顺序。学生进入作文状态后,我要求学生不要忙写,而是同座相互说一说,然后学习小组交流,再指定1~2位代表大组发言,让全班同学在互相欣赏的同时再次进行评议、借鉴。大家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既克服学生盲目作文、随意作文的坏习惯,也是一个由“扶”到“放”,转难为易,逐步提高的过程。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学生对作文自然也就有了兴趣。
5 重视评改。这个评改主要是由学生完成,“自改一互改一再改”。从开始重视字词句、标点的修改,过渡到对文章的整体评价(写评语),在这个过程中要留意培养学生修改的能力。
(1)激发改的兴趣。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或学生中的典型事例去教育学生。使他们明白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总共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改为“绿”,这不仅写出了春风吹拂的动态,又渲染了江南沿岸一片新绿色彩,十分成功,这完全归功于作者重视修改。还可想出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改的兴趣。比如:举办“成功习作修改”展览,“文章病院”专栏。
(2)注重在读写结合中指导学生改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习作的欣赏,多引入成功范文与草稿进行比较,让他们感悟“为什么要改”“应怎样改”,当然开始时学生是不知所措的,但我们不能着急,要耐心地教育、引导。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参与,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修改的方法。
(3)提供学生动手改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改的能力。学生知道了改的方法,改的兴趣也就浓了,再加上教者多给他们动手改的机会,学生动手改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我今年任教三年级,一开始学生不知道怎么改,文章错别字连篇,多的每篇可达十几个,而经过整整一年严格训练后,现在学生文章规范多了,尤其是在他们的文章中已很难找到错别字、病句。我想这应得益于学生自己动手评改作文吧。
上学年,我用上面的措施辅导“六年级作文强化班”(学校办班的原因就是学生“怕”作文,家长也因为自己的孩子头疼作文,作文水平太低,而鼓励自己的孩子进入这个辅导班),经过一年的严格训练,全班45名学生,都以优异的作文成绩进入初中,在当年的校级作文竞赛中获一、二等奖的学生全是辅导班的。当年,考进外国语学校的27名学生,有23名来自辅导班,且作文成绩特别优秀。当然,我只进行了一年的实验,肯定有许多地方还很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