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985

  

春风化雨润无声

◇ 周 瑾

  今年5月18日,星期一,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去上班。
  来到教学楼下,一个响亮的声音骤然响起:“周老虎!”是从三楼楼道口传来的,声音挺熟,不用猜,肯定是班上一个叫洲的男孩喊的。“周老虎!”还没等我来得及抬头,又送来了第二声。我迅速循声望去,猫着腰的洲,一溜烟地向四楼跑去,我忍俊不禁。
  洲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早上一到校,他总爱在教室里奔前窜后,当作“晨练”:课间,他时常对女生挥手相向,算是“拳击”;写字课上,他动辄打翻墨水瓶,给同学漂亮的衣服上涂上几朵“小花”,那是“绘画”……任课老师提到他,皱眉的皱眉,摇头的摇头。
  耳边回荡着洲稚嫩的叫声,脑海里浮现着他调皮的神态。我边上楼梯边思考,从教十多年,学生当面这样叫我还是第一次,今天该怎么处理这事?还未到上课时间,我走进教室,班上出奇的静。42个孩子端坐着,洲涨红着脸,低着头,但还努力抬起眼皮,似乎在偷偷观察我的反应。不巧与我目光相对,他又立刻转移视线,一双手则不停地摸着书包带,浑身不自在。还没等我开口,班长便急匆匆地报告:“老师,洲喊你是‘周老虎’!”这一声无异于平地惊雷,教室里立刻像炸开了锅,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揭发洲的“滔天罪行”。再看看洲,恐怕真以为自己是“在劫难逃”了,头垂得更低……
  面对有些失控的场面,我调整好情绪,面带微笑地对洲说:“跟我到办公室,好吗?”谁知他一动不动,双手死死抓住桌角。见此情景,我又好气又好笑,手抚摸着他的头。轻声说道:“没关系,这算不上什么事,我只是想和你谈谈啊!”于是,在我和同学们的劝说下,他终于站起来,挪动了双脚,慢吞吞地跟在我身后。
  “老师要你到办公室,不是训你,你不要害怕,抬起头!好吗?”听了我的话,他少了几分胆怯,勉强地抬起了头。
  “你为什么要叫我‘周老虎’呢?”
  “因为我觉得平时你对我要求严。”
  “要求严些不好吗?”
  “好……是好,可我仍然害怕!”
  “你在喊第一声时是什么心情?”
  “我很得意!”
  “喊第二声又想了什么?”
  “没想到被你发现了,心里非常害怕。”
  “那你能将今天这事的过程写下来吗?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好的。”
  简短对话后,洲离开了办公室。
  第二天一早,洲交上来的竟是一份检查书,上面还有家长的签字,低着头的他则一言不发。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淘气。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把检讨书还给了他:“老师真的不是要你作检讨,只是想看看你当时真实感受。恐怖是以前电视里经常谈到什么‘周老虎’,我也跟着沾光了吧!”一阵笑声过后,教室里的气氛轻松了许多。
  又是一天过去了。洲以“老师!老虎?”为题,写了一篇日记交给了我。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我因为平时调皮被周老师多多关照,对她是敬而远之,视她为“老虎”,那一天我壮着胆子喊了一声,以为老师根本未听见,随后,又喊了第二声。闯祸后,老师并没有呵斥我,而是开导我,还让我根据这事做个小练笔。平时,爸爸、妈妈、老师都讲过“严是爱,松是害”,今天我算是明白了!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但事情处理的整个过程却给我留下了一些思考。
  一是学生的什么样的言行才是不尊师,怎样看待并如何处理学生的不尊师言行?如何处理偶发、突发事件?由于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影响,不可否认,现在仍然有些教师与学生保持一段距离。维护着所谓的尊严,认为师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学生“不敬”教师的言行往往大为反感,严加惩处。其实,这是不合适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我们不能随便地把学生的这类言行都归结为不尊师,而这其中有不少是学生的某些不满情绪的自然流露,学生的内心并没有要对老师不敬。何况学生本来就是不成熟的,处于接受教育的不定型期,存在这样那样的逆反现象完全是正常的。即使发生了真正有辱教师面子、损害教师自尊的事情,我们也完全不必大惊小怪,而应该因势利导,冷静处理,查找源头,多作反省,以对症下药,妥善化解。这次,我采取了冷一冷、避一避、谈一谈的策略,举重为轻,化大为小,循循善诱,结果打消了洲的疑虑,妥善化解了矛盾。无论是当事人,还是班上其他同学,都受到了教育,学生们不但不怕我,反而更亲近我、尊敬我,师生关系更和谐了。
  二是教师如何把握好严格的度。严就一定是爱吗?爱就一定要严吗?松是不是就是害呢?我对学生很关爱,很严格,洲却喊我“老虎”,这仅仅是偶然的吗?相信我们不少老师也有如此经历吧!要知道,学生中的种种不和谐情绪的形成往往有个过程,有一定的必然性。老师常常以为是一片好心,所以往往会运用一切手段教育学生,对学生施加影响。其实爱心并非一定要以严格的方式来体现,松并不一定就是害学生,关键要把握好度。我认为,一切手段都要服从教育的效果,只要能取得好的效果就是好方法。而所谓好的效果应该是指学生的身心都能获得健康的影响,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喊我“老虎”,至少说明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是严肃有余,亲和不足,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不准,对学生的意见、要求关注不够,缺少沟通。过多地考虑教者自身的感觉而忽视了学生的情绪反应。我们对这类问题如不能清醒认识并及时予以纠正,则会加大师生之间的隔阂,使学生对老师只能敬而远之,畏而避之,最终筑成师生间的“楚河汉界”。
  如今,洲的日记被我收藏着,每当看到这日记,那段经历就历历在目。它就像面镜子,时刻在提醒我:春风可化雨,润物细无声啊!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人的心灵。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它既是艺术的施展,更是情感的对话。面对突发事件,艺术化的处理是一种教学机智,它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啊!

春风化雨润无声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