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908

[ 庄蓉琴 文选 ]   

深度语文需要整体教学视野

◇ 庄蓉琴

  《教师之友》编辑干国祥提出“深度语文”说。笔者认为,“深度语文”的“深度”是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强调对文本多角度、多元化、创新性的解读与挖掘,强调在课堂师生之间的高质量对话与互动;注重课堂的文化含量和思想含量,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力求为学生打下厚实的精神底子。深度语文应显现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功底上,显现在教师对课标的理解里,显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中!深度语文需要一种整体的教学视野。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
  
  受应试教育等因素影响,传统语文教学曾一度偏向工具性,忽略了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这里用的是“统一”,而不是“结合”,这就明确地表达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的这两重属性就如一张纸的两面,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体。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上。”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回答凤凰语文网的网友提问时说:“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要平衡。人文性和工具性要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两者融汇贯通呢?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互补的、动态的。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时界定分明,有时工具问题往往也是人文问题。如在一篇篇文章中,体现工具性的是结构、语言及技巧,体现人文性的是内容、主旨。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有的文章思想深邃,前者可侧重于工具性,谈谈语言的精妙,后者可侧重于人文性,谈谈内涵的丰富。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动植物、自然现象、人类的关系。这样的课文应引导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发想象力,培养他们主动质疑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侧重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这一层面。又如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由于这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这样的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诵读体验、拓展想象等环节,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这样的教学更侧重于对学生的人文熏陶上。但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恰恰又是两者的水乳交融,所以,语文教学把握工具性、人文性时,不要把两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所谓动态的,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处理两者的统一。如前所述,语言与技巧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作者的人文思想。显而易见,两者是不可截然分开的。只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每课教学设计都应表现出单元系统张力
  
  教学设计是一种智谋,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思想和智慧。教学设计是一种结构重建,应体现由浅入深、由低向高的发展态势,应表现出单元系统张力。自新课程实验以来,以“主题”组织单元的设计已成为语文教科书编排的一个新取向。这里的“主题”,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以文化性或人文性为线索。这种设计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解教材,要纵横联系,领会意图,把握目标;处理教材,要整体人手,兼顾局部,为生成而预设,让每一课的教学设计成为此单元教学构成中的一个点。这个点在结构中既承前也启后,与单元系统中其他点组合而发挥出超越自身的强大整体力量。
  我在听课中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简化为练习,而且是进行书本知识训练的练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效应因而难以充分展现。教师如果以模块的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就会变单纯的练习为引导学生发现本单元课文与练习的联系,形成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重组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协调发展,实现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三篇课文(《诚实与信任》《珍珠鸟》和《九色鹿》)与练习六中的前三项练习——“处处留心”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心设计的,发挥着接通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功能,可以组成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块。三篇课文和“处处留心”看起来功能各异、相对独立,但统观教材,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一个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各司其职、紧密联系的学习模块。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处处留心”为拓展面,在“诚实守信”的主题下,串联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本模块教学可分三步走:1、三篇课文的教学应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与课文深层次对话,从而真正走近“诚实守信”的模块主题。2、“处处留心”的小故事部分,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归纳出故事主题:“诚实守信”,并让学生联系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以及自己搜集的有关事例,谈感受,从而树立诚实守信的责任意识。第二部分的格言警句教学,在引导诵读的基础上,设置一个有关诚实守信问题的场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诚实守信的认识,并要求用上两个以上的有关诚实守信的短语。3、拓展延伸:发出诚实守信的倡议。这样的设计,用整合的观念丰富了文本教材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在一个时段内,在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逐渐地提升语文素养。
  
  三、用整合的观念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语文课程应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语文课程尤其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任。”其实,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学习活动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把语文能力割裂开来,分别进行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果是不太令人乐观的。因此,我们要用整合的观念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识字写字、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语文的反复实践活动中善于抓住契机,创造条件,夯实能力训练的基柱。
  比如,要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除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之外,还要在读写结合上花大的气力。可以说,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之一。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比较频繁地安排了阅读课中的小练笔这项训练,诸如想象扩写古诗的意境(《春日偶成》),模仿课文的句式“写一处景色”(《三 顾茅庐》),观察生活,写出自己喜欢的鸟的“样子和叫声”(《鸟语》),仿照课文写一个“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天鹅的故事》),看课文插图,写一段话,“选用课文中的词语”(《沙漠中的绿洲》)等等。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又如,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与其他语文学习活动共同存在的。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口语交际这个途径,课堂教学是无法展开的。因此,不管是课文学习前的交流,还是对别人的朗读提出看法,或针对课后问题进行的质疑讨论,都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机会和平台。
  
  四、整合课程资源,发挥综合功能
  
  课程综合化是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课程体系是严重的分科体系,这种分科的体系实际上是把学科彼此孤立起来,分别地向学生头脑浇铸,这种教学的结果不能达到培养一个完整的健全的人的目的。依据基础教育的特殊功能、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需求以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国家提出了“小学课程综合化”。课程的综合或整合,是新课程改革在结构变化上的一个重点。
  综合课程具有以下的优点:第一,综合课程可以提供给学生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上联系的、综合的方式;第二,综合课程超越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为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的吐故纳新的能力;第三,综合课程提供了多学科的方法和视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合的能力、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第四,综合课程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认知结构相互沟通的机会;第五,综合课程的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展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从课程内容方面来说,就是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组织一些课外语文活动,如观察、调查、参观、比赛等活动,也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体验正常、丰富的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的种种规范、礼仪’中学到各种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人格。
  新概念语文教学理论中提出了“提倡语文与数学、音乐、常识、美术等学科知识的整合”的操作建议。在语文课中,适时地播放一些音乐片断,可以把孩子们带人情境,充分发挥暗示教学的育人功能。苏教版第7册习作2的《小制作》、习作5的《小实验》、习作6的《小老师》都需要孩子们有实践的经验,才能“下笔如有神”。劳动课上亲自制作一件作品,科学课上观察几个实验,活动课中亲自当当小老师,先“行”方能真“知”,才不至无话可写。思品、少先队的有关活动更是训练交际语言的大好时机。《保护人类的家园》《姓名趣谈》《诚信书签的制作》等主题队会,给了孩子们调查了解熟悉家乡环境和周边同学老师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地进行口语交际的实战训练,为学生发展语言、学习交往搭建了舞台。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不能零敲碎打,应回到一个大的视野中来整体策划、精心设计、高度综合,在灵活整合中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在面对未来、面对生活时多一些底气,多一些灵气。

深度语文需要整体教学视野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