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916

[ 尹华兰 文选 ]   

倡导自主习作,彰显学生个性

◇ 尹华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提倡自主习作和自由表达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理念。对于年龄尚小、生活经验不足、写作能力有限、写作素材和书面语言积淀不丰厚的小学生来说,如果不进行积极引导,限制太多,禁忌太多,他们就会对习作没有了兴趣,甚至是害怕或厌恶。因此,小学的习作要摸清学生的内需情况,创设与之相合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激发写作欲望,减少限制,大力提倡自主习作,在乐于表达上下工夫。
  一、摸清内需,创设条件,激发表达欲望。人的内在需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生存的需要,包括心理与安全的需要;二是相互关系的和谐需要,包括有意义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三是成长的需要,包括人类潜能的发挥、自尊和自我的实现。总之,人的内在需要是分层次的,而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内需更多的是后二者。这也就是说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能够提供满足后二者需要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学生的内需就能转化为表达的欲望,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里所说的“实际”,既包括他们的内需,也包括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换句话说,作文教学就是要创设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似的,但又是虚拟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进程中,满足他们协调相互关系、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将内需转化为习作冲动。只要学生拥有了相似的交际情境,明确了交际的对象,并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将内需转换成表述动机,他们就自动进入不吐不快、欲罢不能的境界。到了那时习作再也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会变成一件十分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二、减少限制,解放学生,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大多有了较为完备的口语基础,也有了一定的写话基础和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些毕竟还显得非常的单薄,还不足以承担写出像样文章的需求。过多的限制和禁忌,必然会使原本就不富有的积蓄更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在小学生开始练习写作的时候,千万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要引导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清除他们对写作的侵难情绪。我们必须解放学生,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去体验,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我们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孩子的创新能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关于写作的条条框框太多,常常把一些没有价值的思想附加在教育中的缘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大脑,解放孩子的眼睛,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的“六大解放”的观点,这“六大解放”的观点同样适合于习作教学。南宋谢枋得在《文章规范》中也曾说过:“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心小”这其实就是强调在初学写作时要少一点禁忌,多一点自主写作,多一点自由表达。
  三、改变策略,拓展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根据小学生习作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针对目前不少学生都认为“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心就烦”的情况,老师必须注意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帮助学生观察生活,回忆表象,作文时“言之有物”,情动而辞发。
  1 改变作文的命题思路,尽量减少命题的统一性,增加可选性,稳定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其产生对作文的爱好。
  命题作文源远流长,在这种命题方式的桎梏下,学生很难写出个性化的文章。因此,首先要改变作文的命题思路,尽量减少命题的统一性,留有空间,富有弹性,每一次命题可以走多样化的路子,多命几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也可以给出一个范围,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应该大力提倡学生自由拟题做法,自主拟题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所见、所闻、所感去立意,去构思,去选材,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无拘无束地写,这样的文章说的是真话,写的是真事,抒的是真情,个性鲜明,富有独创性。
  其次,命题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一看题目就能理解,并感到亲切,使之成为学生作文的“诱发剂”,力求“近一点”“新一点”“活一点”,变换角度来命题,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以便于学生把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2 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式的活动,拓展小学生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使生活之源永不枯竭,必须靠我们自己不断地去创造。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生活的主人,我们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文体活动、游戏、实验、观察、阅读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在充实的生活中去捕捉精彩的瞬间,让他们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受感动的、印象最深的,能不拘形式地写出来;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实践,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他们的脑海,借以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一吐为快。
  3 倡导放胆写作,鼓励学生“自由抒写”,使学生的个性在表现自我中张扬。
  习作要张扬个性,就必须倡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想”、“说”。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强烈,在他们的头脑中常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与众不同的想法,常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形象。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发展学生想象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标新立异,把自己的生活情感的体验融入想象,既允许他们写真善美,也允许写假丑恶。在表现形式方面包括语言、结构等,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作水平自由选择,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拘形式,不限内容。哪怕是一件小事,一个微笑,一丝心绪……都让学生在笔下自由地表现出来,学生动笔行文就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和苦恼,而是一种自我宣泄的快乐和轻松,是一种情感喷发的畅快和平衡。
  孩子是天生的创造者,我们要热情地鼓励他们大胆地创造,用心地开掘他们的创造潜能。总之,我们只有不断创设宽松的、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作文教学环境,学生才能写出积极的、活跃的、灵动的、有创造性的、充分展现自我个性的作文。

倡导自主习作,彰显学生个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