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949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趣味识字

◇ 陈 明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儿童进入小学低年级段,对于识字并不是白纸一张,他们已经熟识了许多语言因素,有了许多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孩子们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开展识字教学的有效手段,即把识字、写字包含在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认识汉字,运用汉字,习得方法,培养兴趣,展示自我,张扬个性,陶冶性情。
  一、姓名识字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物的姓名中蕴含着越来越多的识字资源,传递着越来越丰厚的文化信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利用。通过研究,我们就设计出与姓名相关的系列活动主题:①“自我介绍”“最美的名字”“我的名片”“我的成长”等,从自己的姓名人手,研究汉字,把自己的名字介绍给别人,介绍给全班同学。形式包括请教询问,引导孩子询问家长:名字的含义、寓意,寄托着长辈的何种期望;手工制作,动手做名片,写简历,不会写的字请教别人,注音或让别人代写,留下识字痕迹;口语交际,同学间、小组里、全班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姓名中的汉字;再结合小小演讲会、识字比赛、写字比赛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广泛参与。②由“我”到“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我的父母”“我的亲戚”“我的偶像”再到“我的小组”“我的集体”等,使姓名所涉及的范围逐步扩大。③扩展到历史文化名人、动画人物、生活周围的人物、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等。④再延伸到动植物的名称等。从一年级开始,形成活动系列,培养识字兴趣。其识字活动是动态发展的,认识字为主,结合说话写字,涉及姓名的相关内容可深可浅、可多可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刚入学的孩子,一个班中有四五十个学生,所涉及到的生字就有上百个,通过自我介绍,认识同学的姓名,就能接触到上百个生字,再加上在班级中特定的识字环境,学生会认识熟悉这些生字。再拓展开发,带动辐射,学生就会接触到更多的汉字,而且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这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形式。
  二、手工制作识字法。孩子们都喜欢简单的手工制作,折纸、剪纸、绘画、树叶画、毛线画、蛋壳娃娃等小制作,把识字与手工制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先手工制作,引导孩子们认识制作工具、各种成品的名称,到作品各部分的名称,都可以写下来或让别人代写下来或汉字注音;再到作品简介、制作过程、解说词、广告语等,介绍制作方法,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活动中留下识字痕迹。比如一个孩子画了一棵柳树,在“柳树”的不同部位写下了其名称:“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然后介绍交流,让其他同学也来认识这些汉字。教师再做进一步的引导,画上人物,加上太阳、云彩、小鸟等,识字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识字、说话、写话、想象能力均得到培养,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呈现出来,成为开发利用识字教学资源的精彩画卷。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体验操作情趣,经历识字过程,珍视劳动成果,乐意自我展示,学会欣赏别人。手工操作识字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堂上进行,可以安排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请美术教师、劳动技术教师配合活动。学生的手工成品各式各样,再加上彩色的标画、涂画,五彩缤纷,让人赏心悦目,令人不得不惊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自主归类识字法。孩子们各有各的兴趣爱好,总会对某一类事物特别感兴趣,如动植物、体育、武器、车模、卡通等。引导孩子们先把事物归类,动手操作汇集在一起,以画片、卡片为主,写字注音,留下识字痕迹。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取活动专题。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像集邮、集火花一样,分门别类地自主归类。形式有剪一剪、画一画、涂一涂、贴一贴、写一写、认一认。充分利用废旧画报、废旧画片、废旧挂历,收集整理,合理分类,介绍交流,展示作品。培养收集归类能力,渗透审美教育,虚心向别人请教,培养兴趣爱好。引导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事物收集在一起,写上事物名称或简要介绍,不会写的字,请老师、家长写上,并注上拼音。
  自主归类活动可深可浅,可大可小,可独立可综合,可一项可多项。随着学生作品的不断收集,数量、种类的不断增加,整理成一期,多期再装订成册,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一份宝贵的记录。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识字,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还提高审美能力,对于开展综合性学习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商标识字法。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精美绝伦的商标。商标是浓缩的文化,设计精美,文字简洁明快。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收集各种类型的商标,可以在商标上标标画画,也可以把商标剪贴在一张大纸上,给生字注音,写上识字的途径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类收集,可从商标的形状、大小、类别、产地、颜色、说明等方面识字、说话、交流、展示,获取识字信息。像食品包装袋、牙膏盒、纸巾盒、酒标、茶叶标识等许多商标在生活中可信手拈来,为我识字所用。教育孩子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汉字,学会学习。引导孩子们在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充满时代与文化气息的各式商标中,学字学词,接受文化熏陶,接受审美教育。让形形色色、五彩斑斓的商标成为学生识字的海洋、知识的海洋、情趣的海洋,成为识字教学的宝贵资源。一个商标上往往就包含着精美的图案、上百个汉字,一个商标就是一本小小的识字教材。孩子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特别投入,乐于参与,在商标文化中吸取营养,接受教育。让那些随手扔进垃圾箱的商标,成为识字的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收集到一张自己喜欢的商标,孩子们像得到了什么宝贝似的,爱不释手。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在这种情趣驱使下,巧妙地结合识字说话,其效果是明显的,学习的行为是积极有效的。
  五、贴标签识字法。一年级小朋友在没人学之前,就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并认识了一些事物,只是没有把具体事物与语言符号对应起来,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生活基础,教师加以方法引导,让学生把生活环境中的具体事物与语音符号对应起来,在具体的环境中识字学词。指导孩子认识事物,书写标签,也可以请别人代写标签,把标签贴在所认识的事物上,或放在旁边。让学生结合事物认识汉字,使事物与汉字紧密联系,不断加深印象,不断熟悉字音、字形,达到识字目的。在学生的家庭中有彩电、音响、闹钟、桌椅、门窗、枕头、玩具柜等,在教室里有黑板、粉笔盒、幻灯机、多媒体、教室标牌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认一认、写一写、贴一贴、读一读,作交流、作介绍,形式多样,再引入竞争评比机制,孩子们都会积极参与,家长也会大力支持,帮助孩子利用环境自主活动、识字学词,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利用更多的事物,设计、书写更多的标签,接触更多的汉字。在活动过程中,引导教育孩子设计、书写、给标签注音。并要求爱惜财物,不影响器物的使用与美观。这样,家庭、班级、学校的一些事物就成了识字资源,学生家长成了资源,学生活动留下的标签成了大伙共同拥有的识字资源。
  六、给玩具起名字,编童话识字法。玩具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好伙伴,每个孩子或多或少地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引导孩子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习汉字,练习说话,培养想象,这是开发识字教学资源尤为重要的途径。让孩子把自己喜爱的玩具玩一玩,摆一摆,给玩具起个名字,创设情境,合理想象,编小童话故事,说一说,讲一讲。把汉字放在童话意境中,在童话世界里认字识词,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口语表达,培养想象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鼓励学生给玩具起的名字丰富多彩一点,奇特一点,像网名一样,关键是扩大识字量。也可以拓展为把课本中的生字生词,放在玩具名字中,放在童话故事里,这样认字学词的印象深刻,联想丰富。在学生自主、教师指导下,使生字词与具体的意境画面有机结合起来,让学习汉字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兴趣盎然,生机无限。活动形式可在课堂上进行,可课间游戏,也可在家长配合下共同完成。童话故事编得要求简单有趣,因为编故事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有效的识字手段。在编童话故事中出现生字、使用汉字,创设识字环境。学生给玩具起的名字五花八门,童语故事编得天真烂漫,充满情趣,识字、想象、表达能力得以培养提高,童心童趣、理想希望得以放飞。童话故事是孩子的天真世界,是孩子的情感寄托,只有真善美的东西,才会在孩子的脑海留下印迹。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趣味识字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