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9日,对于我们南京市江宁区竹山中学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们学校加入到“全国百所名校共同体”,被确定为“山东杜郎口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和“《中国教师报》教师培训基地”。从此我校正式采用先进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上课。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学习内容方面来讲:20%的知识——自学学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从课堂时间分配来说:20%(10分钟)——老师指导、点拨、答疑;70%(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5分钟)——学生自己总结、巩固、检测。该模式采用开放课堂、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一般6个学生为一组,全班可分成8到9组,按学习成绩、综合表现、性格特点、个人爱好,将小组成员按ABC的形式组合:A为特优生(占20%),B为优秀生(占70%),c为待优生(占10%)。每一小组要有自己的组名、组规、组训、组徽;每个组员要有明确的分工,选出一名大组长做老师的助手,负责整个组的全面工作;再选出两名副组长负责纪律和卫生,另三名学生为各科课代表,正副组长也可兼任课代表一职。小组成员实行捆绑式考核,每节课公布一次小组得分,每天公布一次总得分,每周评比一次班级优胜小组,每月评比一次年级优胜小组,每学期评比一次学校优胜小组。小组考核张贴在教室墙壁。这种组建形式既推动了组员间合作、小组间竞争,又保证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皆有归属感、使命感、荣誉感。小组内每一位组员都不闲着,也不允许任何个人拖小组后腿,一周考核得分低的小组要受到黄牌警告,责任落到组员身上,得分低的组员要受到组内同学的批评、责罚和帮扶。当然,得分高的组则会受到班级、年级乃至学校的层层奖励、张榜表扬。因为人人有目标、有任务、有职责,所以每一位学生都被用了起来,真正落实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教学线路图,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长期以来,课堂被老师主宰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而“271”模式不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它有三大块:预习、互动、测评,这三大块始终朝着“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的方向,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271高效课堂”模式创立者——山东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这样说,按语文“导学案”的编制,每一课时都有“自主学习——课堂展示——当堂测试”三个部分,每一篇课文都经历独学(自学)、对学(A对A,B对B,C对C)及群学(小组成员集体研讨)。三个阶段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小组成员的合作,每一个步骤都有小组间的竞争。一般来说,“导学案”提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课前自学,对照“导学案”要求,利用手头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完成课文预习。“导学案”就是课堂作业,教师把“导学案”当作业给学生打分,课后不再另外布置作业。“导学案”在课前完成后,老师再请组长组织组员研讨,在小组内答疑解惑,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来请教其它小组或老师,每次质疑都加分,和小组考核捆绑在一起。小组的计分是按“导学案”“展示”“质疑”“点评”四方面进行。课前组长将检查的情况向老师汇报,老师了解每一个小组和组员的情况后,将“导学案”在课堂上要展示的的内容分项写在小纸条上,请组长抽签。组长领到任务回到组内再带领组员研讨,确定组内的C上黑板板书的基础题(如字音字形的学习),B口头回答的内容(如对课文的理解,语言的品味赏析等稍难一点内容),A则负责点评C和B,小组6人个个都动起来,小组才能得到宝贵的1分,一轮下来后才能有第二次发言加分的机会。每一位组员都动起来后,课堂展示时就会出现“大黑板、小白板前人头攒动、川流不息”的景象。再看小组,声音嘈杂,争辩不断,看似乱而无序,实则“静”而有为,因为每一位组员的思想、精力都集中在问题里、沉积在课堂上。从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感知、背景了解、作者简介到课堂展示部分的内容理解、语言品味、揣摩赏析、拓展提升等,都在小组间合作与竞争中步步推进。每一组学生都上台展示,让C层次的同学逐步树立信心,让B层次的同学充分展现自我,让A层次的同学确立起威信。人人都动起来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实实在在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授人以渔”,老师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学习。为此我们采用“思维导图”助学。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一种辅助思维工具。它以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为理论基础,按照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紧密结合的原则,采取图文并重的方法,把有关某一主题的各要点的层次、因果、相互作用等关系以彩图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以帮助使用者提高思维与记忆的深度、广度和效率。其基本做法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形,把题旨或主题词写在中心;从中心点出发,逐层画出各个要点分支线,把相应要点逐一标注在线条上;照此规则不断连接下去,让思维流程绵延不绝地形诸笔端;在绘制图像的过程中辅以色彩、符号和图形。
“思维导图”有利于增强学生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提高信息综合处理能力,提升元认知能力,有利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每上一篇课文,教师都要求学生分组每人画一张“思维导图”带到全班来展示,它可以是小组讨论问题时大家思维过程的调控和记录,也可以是小组需要展示的成果汇报,也可以是对课文学习内容的梳理(学生将主要内容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在相关的词语间用曲线连接,边讲边做,最后形成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训练不仅使课文层次更加清晰,也可借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提高兴致。采用这种方式,学生会处在不断发现、创造的情绪状态中,学生情绪变得主动亢奋,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活跃。
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能发挥学生特长能力的教学环节,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开心地说、尽情地舞、高声地唱、快乐地吟,尽展语文课堂的精彩,学习成为学生的享受。以学习《吆喝》一文为例,每一组推荐一位模仿能力最强的学生来课堂比试,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表演修理煤气灶、油烟机的,有的表演卖书本报纸的、有的表演卖北方大馍的,有的表演卖冰糖葫芦的,有的表演卖青龙山麦芽糖的……绘声绘色,掌声一片。若在传统的课堂,虽也会有此环节的表演,但多数学生会扭捏羞涩,不好意思;而现在,大家都是为集体而战,为荣誉而拼,为小组得分的同时还能展示自我,个人加分,这样的机会不能丢失,这样的课堂很活泼。
“271高效教学”课堂关注的是人、人的生命、人的情感互动。教师不再霸占课堂,而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合作者和思想者。高效课堂追求的是“解放”:解放学生被禁锢的心智,解放学生被束缚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如链条般转动,似溪水般流动,像红绸般舞动。这种“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激发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个性的张扬,对人性的追求,挖掘出的是他们巨大的潜能。因为这样的课堂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解除了压抑学生天性的课堂霸权,真正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就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高化。
“271高效课堂教学”利用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将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传授新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为主。通过展示,促进了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自主预习;通过展示,培养了学生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展示,增强了师生学习过程的交流,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展示,促使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271高效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认知规律,在强化学生自主预习、淡化课后单调作业的同时,通过“导学案”的使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知道学什么、该如何学、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一方面使课本知识问题化而形成“导学案”,另一方面通过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巩固,学生学有目标,学得扎实。
“271高效课堂教学”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心和认知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的建立,和“优劣”“强弱”的搭配,在组内形成学习互助,在组间形成学习竞赛;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人人都有获得进步和肯定的成就感。学习小组的建立,可以较好地解决大班教学与合作、探究学习小型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学习小组的建立,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