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941

[ 蒋 瑛 文选 ]   

引领孩子走进书香天地

◇ 蒋 瑛

  引领孩子走进书香天地,使其浸润于祖国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之中,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习语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更能丰富情感世界,建构精神家园。近年来,阅读被推到了至高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倡导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如何让孩子充分享受书香世界的乐趣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
  
  学生目前读书状况的分析
  
  处于读图时代的孩子,身边充斥着精美的漫画书,声效极佳的动画片,紧张刺激的网络游戏,要想静下心来读书,真的不容易。我对所任教的五年级班级进行了有关课外阅读状况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平时喜欢读课外书吗?”“上学期你读过哪几本书?具体内容写什么?”“家长对你看课外书持什么态度?”57人参加调查,调查结果是:
  回答“喜欢”课外阅读的10人,占17.5%,回答不读课外书的有28人,占49%。在回答上学期读书内容时有25人只知道书名,说不清课外书的内容,18人认为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就是课外书,平时只读作文选,4人平时只看连环画、漫画之类的书,5人偶尔看看报纸、杂志,8人阅读面较广。
  从调查中不难看出小学生不太爱看书,阅读内容不广泛,这与教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偏差有关。他们让孩子们沉浸在题海中而不是遨游于书海之中,这种做法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学素养及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怎样使学生快乐地走进书香天地呢?我们的做法是:
  
  一、推荐适宜读物,巧用各种形式,诱导阅读
  
  要让孩子爱上阅读,推荐的阅读内容、采用的阅读形式在起始阶段非常重要,只有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才能起到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我认为推荐时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他爱读的书只要健康,就让他去读;其次是要引导孩子的阅读倾向,多阅读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现当代的儿童小说,像曹文轩、黄蓓佳、梅子涵、秦文君等等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都可以阅读,因为这类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都最接近孩子的生活、孩子的语言,易于被孩子们接受和消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孩子们阅读经典名著,与此同时要扩大阅读面,不仅要阅读文学类书籍,还要广泛阅读历史、地理、科技类书籍,扩大视野,兼收并蓄。
  当然,一味简单地要求学生阅读,对提高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将阅读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把适合表演的阅读内容改编成课本剧。学生非常喜欢演小品,因此我们就从课外阅读书籍中精选出一些历史故事、寓言故事书,如《孔融让梨》《守株待兔》《狐狸列那》等,这些读物故事性强,很适合学生编演,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编剧、导演,人人都参与演练。学生有了阅读自主权,个个阅读认真,还到图书馆查资料或主动问老师。当一篇篇文章变成活灵活现的课本剧展示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爱上了这些故事,并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2 讲故事设悬念。讲述精彩的故事常常能把学生引领进充满魅力的文学天地。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学生对《水浒传》很感兴趣。于是我们让学生听《武松打虎》这一故事,当学生津津有味地听完这段精彩的故事,还想探求下面的情节时,教师便告诉他们:这则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这位打虎英雄还有许多不平凡的经历呢,如“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水浒传》这本书除了写武松、林冲,还写了许多英雄好汉的故事。这一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纷纷借书阅读,如今《水浒传》已成为我们班学生最喜欢的书籍,大部分学生已经读完这本书。
  3 开展朗读比赛,诵读精彩片断。每学期我们老师都会精心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好作品给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文质兼美,对提升学生语言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感世界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上学期我重点推荐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在课堂上老师动情地朗读《青铜葵花》中的精彩片段,并对诗一般的纯美语言作赏析,鼓励孩子们去读读曹先生的小说,选择最喜欢、最感动的片断进行朗读比赛。班级立刻掀起了“读曹热”,《青铜葵花》《草房子》《根鸟》……孩子们用童声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动。因为朗读比赛,孩子们爱上了曹文轩的许多作品,读了他的许多作品,成为了他的忠实粉丝。
  
  二、配合课内阅读材料,拓展延伸,引导阅读
  
  我们的语文教材,有许多是名篇名著节选或改编的,将课内与课外的阅读巧妙地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更好的提升。
  1 课前补充,释疑解惑,提升阅读的深度。有些课文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在课前预习时,给孩子补充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资料,背景介绍,更有利于他们理解文本的内容,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在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时,我们发现课文的语言朴实平淡,对人物的介绍并不详细,这就给学生理解“司马迁发愤著史”形成一定的难度,于是课前老师就带着学生一起阅读《王立群读(史记)》,了解司马迁坎坷的人生经历,理解他在逆境中对人生独到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学课文,学生对“发愤”一词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2 课后延伸,迁移拓宽,扩展阅读的广度。在课堂内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再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学生最感兴趣。比如,学了《三顾茅庐》后,向学生推荐了少儿版的《三国演义》,学了《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布置学生到课外读物中寻找相关的科学知识,并要求他们上课时能主动介绍自学来的知识。结果学生在《物理乐园》《十万个为什么》《科学万花筒》等书中阅读到大量有关地球的相关材料。这种学过相关课文后,展开迁移拓展,搜集阅读课外资料并在课堂上作介绍的方法,激起了学生阅读兴趣,又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三、创设多种渠道,渲染读书氛围,竞争阅读
  
  孩子的兴趣容易转移,要让读书成为习惯坚持下去,需要老师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孩子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不断地获得外在的激励。
  1 设置读书专栏。孩子们往往好胜心强,尤其很希望在集体中得到大家的肯定与鼓励。根据这一点,班级特别在教室后墙设置了“星光书屋”专栏,栏内分“好书推荐”和“书迷星座”两部分,班里发给每位学生一本读书记录本,请家长每周记下孩子所读书的目录和阅读量,每天坚持读400字以上的学生,相片便可贴在“书迷星座”中,并每周缀上一颗银星以资鼓励。此外还鼓励学生在“好书推荐栏”向大家推荐自己读到的好书。学生推荐了许多好 书,如《一个女水手的自白》《斑羚飞渡》《大王书》之《红纱灯》少儿版《水浒传》《中国神话故事》等。同龄人推荐的好书更易得到学生认同,更加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 设立读书讲坛。利用班队课、晨会课以及阅读课的时间,设立读书讲坛进行读书交流。其内容包括作家系列作品赏析,作品人物性格的讨论,精美片段的赏读等。最近开设的第八次读书讲坛《与鲁滨逊一起漂流》,学生设计安排得很巧妙。主持人先用鲁滨逊在荒岛生活的一段视频导入,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然后介绍书中主人公的生活原型,作家的生活经历,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在当时的深远影响力。紧接着主持人让一位扮演成鲁滨逊的学生走上台来为大家讲述在岛上的惊险刺激的故事,边讲述边与台下的观众互动,使学生既了解故事情节也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最后主持人又以影片中的另一片段作为结尾,设下悬念吸引更多的孩子来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读书讲坛学生是编剧、是导演、是主讲人、是听众,还是评价者。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这既给爱读书、读书能力强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也更好地带动身边的学生投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
  3 邀请作家讲座。学生在阅读了许多名家的作品后,往往会对大作家产生仰慕之情,很想知道作家是如何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小说人物,他们创作生活中又有哪些智慧可以与我们分享。于是我们就创设各种机会让孩子们与大作家近距离接触。我们邀请大作家郑渊洁、曹文轩来学校做讲座,与孩子们互动交流,分享他们的写作智慧,推荐他们的新作。通过这些讲座,孩子们了解了作家,也更爱上了他们的作品。
  4 及时评价奖励。学生进行阅读,既渴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读的收获外显,得到校长、老师和同学们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们设置阅读排行榜,把学生阅读的量及时上榜,并折合成一定的分值奖励学生。同时,将学生做的读书摘记、读书小报,参与朗读、讲故事、好书推荐、读书讲坛活动的都予以一定的加分,达到一定分值就评为相应星级的读书会员,获得读书证书。获得五星级会员时可以获得免于参加语文测试的机会。因为我们相信爱读书,读了很多书的孩子肯定是有灵气有智慧的,还对付不了一张语文试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及时的评价激励下,不断得到激发,形成了热火朝天的阅读氛围。
  
  四、老师率先垂范,树立读书榜样,共同阅读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老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率先垂范,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孩子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许多老师动辄指责学生不爱读书,却忘了问问自己是否热爱读书,能否每天坚持阅读。如果老师也能和孩子一起来读一些好书,共同探讨,适当指点,肯定能更好地激发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在书中提升孩子的思想与领悟力。
  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老师用恒心、用智慧逐步引领孩子迈入书香世界,接受书香熏陶。

引领孩子走进书香天地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