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710

[ 蔡青荣 文选 ]   

以思想引领教师,用文化管理学校

◇ 蔡青荣

  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好的学校领头人必须具有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具有战略眼光。必须以学校教育发展为己任,以思想引领教师,用文化管理学校,与时俱进,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品牌的创建。
  
  一、 校长应该是教师发展的第一责任人
  
  教师的发展是校园里永恒的主题,教师的发展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发展,它比教师专业上的发展更重要。因此,校长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学校课程的建设,更要关注教师的情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因为,学校、学生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教师的发展之上的,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好学校。
  1. 关注教师的情感。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情感,应该让自己的情感丰富、细腻、纯化。学会微笑,学会欣赏、关心、尊重、善待每个受教育者,以此来消除受教育者的自卑心理、恐惧心理、失落心理、压抑心理,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完成教育任务。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达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对话、情感沟通、思想碰撞的教育境界。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被一种积极健康的情感影响着。那么,一所学校需要哪些积极的情感做支撑呢?首先要有健康向上的职业情感。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对教书育人的热情以及敬业精神等。教师的职业情感是决定教师能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其中,是否善于理解学生是判断教师情感成熟的重要标志。“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一言一行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应将爱护、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作为自己的职业行为规范。校长要善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教师文化,发挥自己的职务影响力,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其次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情趣。工作中难免有挫折,生活中也有不如意,如何看待?如何化解?校长自己就要做个豁达大度之人,率先垂范。同时校长还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及时化解。做教师的思想工作,热情、真诚、平等、心理相容是很重要的。校长还要有亲和力。校长对新生事物和校内活动充满兴趣,能和老师共同分享生活中所有的快乐,如读书、交谈、散步、打球、旅游等。通过校长的不断努力,教师的积极情感不断被激发、被强化。
  2.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注重教学专业化的内涵发展。而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教学无法脱离学校。因此,校长要为教师构筑成长的五大支柱。支柱一:学会志远。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目标)牵引。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使命感和责任感需要每位教师都要有鸿鹄之志,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学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榜样。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学校出台教师培养计划,每个老师都知道自己近三年要达成的目标。支柱二:学会认真。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具体地说,教师平时的工作要一板一眼,准确地传承文明,科学地启迪智慧,真挚地感悟人生,让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有一双慧眼,对于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要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及时指点,耐心帮助;对于学生成长中的亮点,要善于捕捉,及时鼓励,促其光大。支柱三:学会合作。这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同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相互配合。因此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合作,与学生合作,与教学伙伴合作,这样才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走得更高更远。支柱四:学会学习。其内涵包括学会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能有效地沟通与表达;有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有开展研究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支柱五:学会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新课程改革后,国家把开发校本课程的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教师既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使教育研究成果在实际中加以应用。教师通过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二、 校长是学校文化管理的引领者
  
  校长作为领导者除了做好服务工作以外,还要做好指导方面的工作。领导者的概念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领导者关于组织发展方向的战略性的远景;第二,领导者带领下属追求这个远景。这个远景不是领导者一个人苦思冥想出来的,而是组织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领导者本人对未来远景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校园文化,校长必须成为学校文化的引领者。
  如何确立学校文化呢?我的理解是: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正常发展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才能使他们明辨真伪、是非、善恶,明确如何做人。在行为规范的修炼方面,教师的职业行为不同于人们的日常行为。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自己是代表党和政府在行使自己的教育权力,教学行为不是个人行为。因此,学校要重视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和讨论,让教师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社会处在重大变革期,尤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人生、社会、他人和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坚决不做有悖教师职业操守的事。二要充分挖掘、提炼、培植和孕育学校精神,让“爱岗敬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用“爱与责任”丰富教师的内心世界;让制度走向制度文化,让“以师生发展为本”管理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的每个环节,使学校成为师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高贵叫文化。文化的力量和价值表现在对灵魂与思想的感召。浓厚的文化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学校文化好比一条河道,师生的行为如同河水,河道规范着河水,使河水在河道中奔流,但河水又加深了河道,使河道具有更强的规范力。学校文化的升华衍生出强大的管理执行力,继而形成学校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循序渐进地推动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 努力成为一个教育家是校长永恒的追求
  
  一个好校长是一所好学校,一个素质全面的校长就是一所品牌学校,不想当教育家的校长不是好校长。今天,整个社会都在急切地呼唤教育家,呼唤教育家回到我们的教育中来。教育家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应该顺着人类进步的方向、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开辟前进的道路。如果校长们努力为之奋斗的不是代表民族利益,而是为了局部小团体利益或满足于眼前的急功近利,那么,不管多么闻名,都不可能成为教育家。
  现在摆在我们校长面前的新标杆是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满意的投入,它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外部条件。就教育内部条件而言,教育事业则需要教育勇气和教育智慧,只有勇气和智慧协同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具有了充足的内在条件。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权力分化和利益多元化以及社情民意传播手段时时更新,有利和不利教育的舆论环境不断地凸显出来。有时甚至不利的教育舆论环境还占上风,这对教育从业者的勇气和智慧均是一个考验。如果勇气不足或者智慧不够,很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左右。当然除了要具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外,也需要整个社会的正气,如果正气不足,那么教育改革就无能为力。
  教育智慧源自何处?肯定是来源于学习、来源于行动。“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学校只有通过全体师生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形成共同的愿景,产生团队凝聚。这既是利益吸引又是方向界定。精神文化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汇聚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地超越别人和自己的同时,才能完成量的积累从而走向质的变化。
  校长是群体,校长是榜样,校长是境界,校长是文化。现在的校长,置身于缤纷的世界、海量的信息,视野如此的开阔;现在的校长,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矛盾、新问题,心中的困惑又仿佛比任何时候都多,思索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我们需要用新思想、新观念引领学校教育,用前沿的姿态深入教育领域去发掘蕴藏于校长群体之中的宝藏,用新观念对照发生在我们校长身边的故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樊集乡中心小学】

以思想引领教师,用文化管理学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