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763

[ 徐正华 文选 ]   

暮春三月与阳春三月

◇ 徐正华

  苏教版第九册《黄鹤楼送别》出现了“暮春三月”一词。有学生提出,只听说过阳春三月,没见过暮春三月,是否课本有误?
  我国古代使用的历法是夏历(即常说的阴历、农历),夏历的春天是指正月、二月、三月。正月叫“初春”或“元春”;二月称“早春”或“仲春”;三月为“阳春”或“暮春”。
  虽然暮春和阳春同指春天的第三个月,但还是有区别的。阳春一般指农历三月份上中旬,阳春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读到“阳春”人们仿佛看到万物复苏、桃红柳绿的景象,“阳春”给人以希望。
  暮春,并不特指时间,更多体现人的心情,当然也可以指春天临近结束。一个“暮”字,让人联想到春天将要结束,眼前美好的景象将不复存在,容易引起人的失落感。
  细细品读课文的第一节:“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不难体会到李白此时的失落心情:暮春似锦的繁花,让人难舍,却又难以久留。一度形影不离的好友即将就此分别,多么像这眼前暮春的美景。所以用“暮春三月”比用“阳春三月”更能反映出李白此时的心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郭园小学】

暮春三月与阳春三月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