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细腻而含蓄、缠绵而顿挫。宋代词人柳永以哀怨、悲凉的笔触,写就了这首词,是对江淹“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的精彩演绎。这首离情悲歌情景交融,其意境美妙,韵味悠远,给人以无限美妙的审美感受。
这首词的情景交融之美之所以具有震撼古今的艺术魅力,笔者认为,是从以下五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 融情入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蝉、长亭、雨”是词人和恋人离别的实景,但蝉着一“寒”字,长亭加一“晚”字,雨添“初歇”二字,绘出的便是浓得化不开的“离人心上秋”,由此别离之情陡然而生,虚实相映。“自古逢秋悲寂寥”,长亭又乃伤心送别处,更何况此时是秋风萧瑟的黄昏,几只气数将近的秋蝉在有气无力地鸣叫,一场冰冷的急雨刚刚停歇,让人倍感凄凉的下一场秋雨也许就在眼前。在这里,景物凝上了浓重的萧瑟和无尽的凄凉,分手的恋人不言别离,离情却倍加凄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看似是实写烟波浩渺、暮霭沉沉、天地辽阔的别后景,实则是和恋人分别后前途难测的心情表达。烘托渲染了别情之长久、思恋之深沉及情意之浓重。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怅惘空虚,也不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踌躇满志。此处景物虽阔大,但色彩黯淡,使人感受到的不单单是自然的景色,更多的是这种景色所充塞的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分别后的孤寂、落寞、茫然在阔大景色的衬托下更加鲜明。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古以来,“酒”是表达愁的意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销愁愁更愁”。作者借酒浇愁,无奈酒醒后,在牵惹愁思的杨柳岸边,看到柳梢挂残月,愁绪更加浓烈。在这里,景物的凄清正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虚拟的境界则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二、 景因情生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古人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誉为“四美”。对柳永来说,纵使人间美事尽有,没有相知的人一起分享,只能徒增感伤和悲戚。深沉的怨恨和惆怅从这几句中渗出。
实际上,正是因为词人感伤离别,才有了想象中美好景物的描写,景随情生。作者把想象中的欢乐场面与现实中惜别的痛苦、孤独、落寞与相会遥遥无期等情绪融为一体,渲染了孤寂深沉的情怀,烘托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
三、 实景虚情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到笔不到”,就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传统音乐追求“弦外之音”,寻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特殊韵味。传统诗词也非常讲究“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在柳永的词作《雨霖铃》中就体现了实景虚情的韵味之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因景生”,诗词中景为实,情为虚,两者不可偏废。只有情没有景,情感就会苍白;有景无情,景物就没有生命。只有一虚一实,两者结合、映衬、互补,既交待客观现实,又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才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词中的“蝉、长亭”,若没有离情别意的渗入,只能是没有生命活力的物象。“兰舟”若不是作者恋恋不舍的情感的表达,就不能彰显出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杨柳、晓风、明月,只有和作者那“借酒销愁愁更愁”的情绪相融合,才能成为经典意象。“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因情存,离开了情感,景物就成为物象,没有了艺术价值。同样,情缘景而生。情感脱离物象,就失去凭借。作者若单写离别情,略去离别景(尤其是想象之虚景),就会空洞无物,成了无病呻吟。《雨霖铃》就不会成为流传千古的绝唱,就不能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四、 深情远景
《雨霖铃》写景表情之妙,不仅在于用离别前的近景,来渲染气氛,表达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更令人惊叹的是运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种想象出的远景来表达情感。作者把离别之情,放在这样一个阔大的背景下来表达,更能衬托出分别时的浓重悲情。
料今宵酒醒,杨柳岸边、晓风之中、残月之下,皆是作者想象的远景,借此表达纵有痴心一片、风情万种,又能向谁倾吐的无奈的悲痛。作者因思而痛,当这种痛不能用眼前景来表达时,便营造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想象空间,把景物指向了分别之后的远景,极具艺术张力,妙不可言。该词之妙,妙在远景表深情,如果就实写的眼前近景来表达离别,写得再深、再细,也难免落入俗套。作者在写近景的前提下,另起波澜,由近转远,拓展了诗歌的艺术境界。作者通过对别后远景浓墨重彩的描绘,极力渲染别离之痛,实乃神妙之笔。
五、 绵情冷景
词人就此一别,不知彼此何时才能再相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词人千言万语,此时只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词人的不忍离别,别情之凄、之切,在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中悄然而出,令人震撼。此时此刻,词人只恨时间不能停止,让这一刻成为永恒,让彼此永不分离,缠绵之情可撼天动地。
情绵长景冷漠。“骤雨”中一“骤”字,像是暗示了作者必须速离。人有情,但雨无情。“人自伤心水自流”,不管人如何悲痛,自然事物都在“冷”眼旁观。此外,在作者“留恋处”,却偏有“兰舟催发”。都门设宴,本欲多留恋片刻,无奈“兰州催发”,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对这一催船老翁的描写把词人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一“催”字把惜别情深,分别无奈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骤雨”中雨落何其速, “兰舟催发”中舟催何其急,但作者绵情何其深,不忍离别。催促离别,绵情冷景的矛盾得以呈现,显示出诗歌别具一格的独特美。
明代陆时雍说:“诗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可见韵味是诗词美不可缺少的因素,《雨霖铃》体现情景交融之美的五方面彰显了其独具的韵味。该词凄美哀婉的韵致,伴之以烟波雾霭,和之以晓风残月,其缠绵哀伤更令人悲痛。
情景交融的《雨霖铃》极尽回环、顿挫之能事,其意境内蕴让人回味不尽。“余恨无穷,余味无尽”,总能给读者一种别样的感动和审美享受。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