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大江保卫战》一文,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的通讯,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这一史实,用饱满的笔墨讴歌了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的顽强精神。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作为理解全文的突破口,通过研究、品味,感悟文章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受到一次情操的感化、心灵的洗礼。
一、 创设情境、扣住中心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这一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幅空白的图画,孩子们对人民子弟兵英勇奋战的动人故事知道得很少。因此,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们内心受到震撼,情感得到濡染,课始,我运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展现当年抗洪救灾的壮丽画面。同学们看了投影后,心情非常激动,我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学生阅读讨论,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而“战”?是怎样“战”的?“战”的结果如何?从中体会对人民子弟兵的敬佩之情。
二、 引导研读、围绕中心
读懂课文是感悟文章内涵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找出被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读后再谈谈自己为什么被感动了。在这个基础上,我紧扣文章的“战”字展开讨论:发生在九江赛城湖的这场战斗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哪些感人的故事?人民子弟兵表现出一种怎样的精神?同时再次播放投影,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课文,细心品味在这场特殊战斗中人民子弟兵表现出来的与天斗、与地斗、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德。在解读的过程中,围绕“战”字进行理解、感悟,体会这场战斗的“惊心动魄”。
三、 深入细读、突出中心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绪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受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本文时,为了能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启迪,我让学生以说促读,仔细品味。教学第一段时,让学生画出反映灾情危急和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标点,反复朗读,体会子弟兵大战洪水的英雄气概。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展现了三幅扣人心弦的画面。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因材默读,并组织大家认真探究,用心品味这些画面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为了让学生感受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勇救群众的献身精神,我还穿插讲叙了周运兰和小江珊获救的经过,同学们听了介绍,个个都很感动,一些同学眼里还闪动着泪花。
总之,在教学本文时,我紧扣文章的中心,让学生认真地读,细心地读,用心地读。在品读感悟、用心揣摩的过程中,学生们感触很多,感受很深。不仅获得了启迪,更主要的是情感得到了熏陶。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南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