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同学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都不会忘记文中所描写的寿镜吾老先生。作者虽着墨不多,却描写得相当成功、精彩,读了让人难忘。下面我们就来对作者的写人手法作一下简要剖析,以期对同学们写人能有所帮助。
作者在写寿镜吾老先生时首先采取了未见其人、着意渲染的技法。我们先来看文中的这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这句话写得很有技巧,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这句话表面上是作者在猜测家里人为什么要把他送到书塾里去,而实则是给我们间接交待了寿镜吾老先生。从“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这句话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气氛,还能体会到它的主人寿镜吾老先生的为人和治学态度。人物尚未出现,但经作者这样一着意渲染,已达到了未见其人、先识其特征的绝妙效果。
另外,作者在写人时还采用了多方描绘的方法,这样就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这种描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简洁的外貌描写。如“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这里鲁迅仅用二十余字,就勾画出了先生的形象,突现出其年龄、身材、须发、装束等几个代表性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是传神的神态描写。当学生“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一个“和蔼”就突出了先生尊重学生、平易近人的特点;“‘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问一个小问题,至于“脸上还有怒色了”吗?作者正是抓住了人物这一细小的神态变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在先生心中好学生的标准,那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同时这也显现了先生是那样刻板、迂腐。另外还有“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一个“微笑”把先生沉浸于读书中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生最大的人生追求。
三是个性化的动作描写。如“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里连用了三个连续性的、有个性化的动词“仰” “摇”“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读书时先生沉浸其中,自我陶醉,神游其间的真实情况。读来既真实可信,让人如亲眼所见,又惟妙惟肖地活现出一个迂腐老夫子的天真灵魂,真是可爱极了。
最后是语言描写。作者在写寿镜吾老先生时还抓住了有个性特征的人物语言,如“人都到那里去了”“读书”,人物语言虽不多,却十分传神地表现了老先生对学生学习上的督促和要求,这实际上也印证了上文所说的“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的说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虽然重在叙事,写人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但由于鲁迅是个大家,他出手不凡,略略几笔就活画出人物的风采。这一点我们应认真阅读,潜心领悟,争取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