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713

[ 张燕霜 文选 ]   

依托教材,关注生活,有效起步

◇ 张燕霜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运用语言。《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低年级写话教学,也对低年级写话提出了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可见,低年级的“写话”不同于中高年级的“习作”,强调的是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强调的是让学生喜欢写话,是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基础。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低年级写话能扎实起步,那么学生中高年级的习作之路就会变得宽阔而平坦。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只重视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忽视了写话训练;有的教师虽有这个意识,但随意性比较大,对学生缺少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对写话没有兴趣,这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
  低年级没有写话课,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要帮助学生扎实迈好第一步,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阅读教学展开。教材是学生学习阅读的例子,更是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肥沃土壤。我们应该紧紧依托文本,挖掘整合各种资源,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同时将课内练习延伸至课外,为学生写话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依托教材,有效开展低年级写话训练呢?结合自身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创设情境,为学生写话提供素材
  
  低年级写话应从写好一句话开始,用学过的词语造句是一种常见的训练形式。但在练习时,很多学生照文中句子写,千篇一律,没有特点。此时,教师不妨创设情境,为学生写话提供各种素材,让他们有话可写。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语言进行具体描述。如指导学生用“终于”一词造句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各种情境:玲玲写的字不漂亮,她刻苦练习了一个学期,写的字漂亮多了。小军学骑自行车,他认真学了一个月学会了。爸爸带小亮去爬黄山,爬了3个小时到达了山顶……让学生用上“终于”写一句话,学生很轻松地写出了内容不同的句子。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师生表演予以展示。如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写话时,让学生观察教师或学生的各种活动:学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学生一边拖地,一边听广播;学生一边擦黑板,一边和同学聊天;教师一边看报,一边喝茶等等,然后让学生写一写。创设情境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或录像。如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时,可以播放“大课间活动” “大扫除”“公园里的花”“大街上的行人”“秋天的树林”等场景让学生练习写话,学生下笔流畅,内容各不相同。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话,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话素材,更主要的是可以唤起学生大脑中的储备,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学生对写话充满了兴趣,所写内容也会各具特色、生动有趣。
  
  二、 模仿文本,为学生写话铺设桥梁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模仿文本练习写话,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还能感受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方法,从而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模仿文本写话,也降低了写话的难度,让学生更轻松地摘到“果子”,提高他们写话的兴趣。如教学《乡下孩子》一课时,让学生模仿第二、三小节写一写乡下孩子其他有趣的活动。通过看图和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有的写“撒一把米粒,乐坏了馋嘴的鸡鸭;割一篮青草,撑圆了小羊的肚皮”,有的写“摘一束野花,能编织美丽的花环;逮一只蟋蟀,能组织激烈的比赛”……学生纯真稚嫩的话语借助课文的句式呈现出来,也成了一首首精美的小诗。又如教学《云房子》一课后,让学生观察天空,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一段话。学生通过模仿联想,不仅将天空云朵的美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又学会了“有的像_____________那样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那样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这样的表达方式。进行这样的写话练习,学生兴趣盎然,写话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模仿文本练习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写话铺设桥梁,学生不必再摸着石头过河了。
  
  三、 词串串文,为学生写话丰富形式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在编写低年级识字教材时,成功地创造出一种新的识字形式——词串识字。词串围绕一个中心,将相似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 12个词语分为4串,每串词语表示同类事物,连起来又是一篇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情趣。抓住教材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写话,让学生在新颖的形式中感受写话的乐趣。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5》后,让学生运用词串写一写“美丽的冬天”。很多学生结合课堂上对冬天的认识,能准确用上词串中的词写话:“一股寒流袭来,冬爷爷悄悄地来到了人间。于是整个大地一片白茫茫的,一朵朵雪花如同一片片羽毛从空中飘落下来。北风呼呼地吹着,雪越下越大,雪花落在蜡梅树上,像给蜡梅树披上了雪白的婚纱。翠竹和苍松在雪地里站得笔直笔直的,远远望去像裹上了银色的冬衣。蟒蛇和刺猬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了,蚂蚁早已准备好了食物开始过冬。小朋友们在雪地里有的滑雪,有的溜冰,还有的跳绳。雪地里回荡着小朋友们欢乐的笑声……冬天真美,我爱冬天!”
  就这样,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兴趣盎然,效果明显。学生又在运用中加深了对韵文的理解,真可谓一举两得。“词串识字”以其丰富的内容、科学的编排为学生的写话做好了铺垫,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由积蓄到倾吐,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四、 想象创编,为学生写话拓展空间
  
  鲁迅先生曾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世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可见,想象与幻想是儿童思维的天赋与本能。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思维优势,挖掘教材空白点,为学生创设一些想象的机会,进行形式多样的写话创作训练。如教学《孔繁森》一课,文中“请求献血”“再三恳求”没有具体描写,抓住这一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孔繁森怎样“请求”“恳求”护士。有学生这样写道: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来到医院。他看见护士就说:“护士同志,我是来献血的,请你帮我抽一下血。”护士帮他检查了身体说:“你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不能献血。”孔繁森说:“我身体还行,请你帮个忙吧。”护士说:“不行,我也是为你好。”孔繁森又说:“求求你了,我家里实在有困难。”护士还是说:“不行,你献血后会生病的。”孔繁森恳切地说:“不会的。我家实在困难,孩子们等钱上学呢。求求你,我保证只献一次。”护士见他这样,就说:“那好吧,就这一次。”通过想象,学生把原本只有二十多个字的文本创编成了一个小故事,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对文本的理解也水到渠成。又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后,让学生以“第二天,狐狸又在树林里找吃的,看见乌鸦站在树枝上,嘴里又叼着一片肉……”为开头创编故事。有的学生编乌鸦吸取了教训,巧妙地识破了狐狸的诡计;有的学生编乌鸦还是喜欢听好话,再次上当;有的学生编狐狸又想出了新招,乌鸦又上当了,真可谓精彩纷呈。再如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时,让学生想象登上山顶,小青蛙会说些什么并写一写等。这些话题都是以文本为基础的,从学生写的话中不难看出学生思维流畅,想象力非常丰富,还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如此启发训练学生,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写话的空间,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享受写话的乐趣。
  
  五、 走进生活,为学生写话注入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话的源泉,生活的外延有多宽,写话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多彩的,心灵世界也是丰富的。如果能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从课内写话走向生活写话,那么写话训练就会更有活力,更有效。如教学《秋游》后,让学生去大自然中找秋天,把找到的秋天写下来。学生的实践体验不同,写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写道:秋天到了,树林里枫叶火红火红的,银杏树叶金黄金黄的,风儿一吹,树叶慢慢往下落,就像一只只彩蝶在空中飞舞。有的学生写道:秋天到了,公园里的菊花开了,红的,白的,紫的,黄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真是美极了。有的学生写道:秋天到了,金黄的桂花开了,香味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让人心旷神怡。学生朴实的语言再现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秋天的喜爱。学生学会了“找秋天”,在不同的时节就能“找春天”“找夏天”“找冬天”。又如教学口语交际“买文具”后,可以让学生去文具店买一种文具并写下来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做得开心,写得真实,丰富的生活也为写话训练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此时的写话,也成了学生与同学交流情感的最好形式。
  总之,要提高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依托教材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同时关注学生生活,做到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踏实走好写话第一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世茂实验小学】
  

依托教材,关注生活,有效起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