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业现状
语文是小学的一门主课,肯定要布置作业,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作业有其特殊性。一是综合性。语文知识的运用是综合的,孤立地掌握某一项知识不能直接形成语文能力。二是模糊性。语文知识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掌握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水平高低不是用对错就能衡量出来的。三是个性化。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风格、独特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样意思的一句话,不同的学生说出来是不一样的,没有哪两个学生写出的作文是一样的。学习语文的最佳途径就是多读多写,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听说读写是生活之必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完成语文作业就是培养生活能力。这与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然而,多年来,大量单调盲目机械的低效作业,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的语文作业应具有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就是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作业,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能,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一般来说,学生做作业时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 智力水平高,学习态度端正。作业认真轻松地完成。
2. 智力水平高,但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常是应付,字迹潦草。
3. 学习态度好,但智力水平不高。作业虽能完成,但质量不高,差错多。
4. 学习态度不好,智力水平又不高。作业被动,页面很乱,甚至不交作业。
二、 作业设计
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对语文作业进行了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
1. 限制时间,量少而精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重复实践。但也并非越多越好。
笔者曾经给三年级学生布置过一次作业:
(1)《习字册》(描红、仿写等)。
(2)抄词语3遍,每课按15个词语计算,每词按两个字计算,需抄写90个字。
(3)生字扩词。每字组3个词,约写90个字。
(4)听写词语。需写30个字。此外,还有读课文5遍、背诵等。估计学生完成这些作业至少需要40分钟。
这样的作业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太多了,因为他们还有数学、外语等作业要完成。结果为了赶进度,有的学生字迹潦草,有个别学生睡觉迟,第二天上课无精打采。
笔者尝试过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西湖》一课时,生字有11个,还有许多优美的词语,到底写几遍恰到好处呢?我进行了比较:
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发现抄写作业只要4遍、甚至2遍就够了,学生乐于接受,态度也认真。抄写多了,不但费时,而且易使学生养成写字潦草的坏习惯。如上述作业,改为抄写生字4遍,抄写词语2遍,听写1遍,加起来约100个字,读背课文不限次数,只要达到要求即可,这样的作业学生20分钟就可完成。
2. 设计作业,体现层次
(1)针对差异,分层作业
作业既然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内化所学知识,形成能力,有所创新和提高。那么教师就应该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差异和形成能力的差异,观察情况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然后确定作业的内容和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心悦诚服地选择和接受属于自己的那份作业。在每天布置作业前,笔者要做三件事:“理一理”今天学生学得怎么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达到什么不同层次目标;“想一想”今天作业应该如何布置,基础题、提高题、发展题分别是什么;“问一问”今天作业准备选择什么或应该引导学生选择什么。这样操作,就有效地避免了分层作业的盲目性,更避免了“填鸭式”“注入式”,就能较好地体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要求”的分层作业理念。
(2)既要主导,又要主体
分层作业既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学生的自主性,使分层作业更为人性化、个性化。
小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和知识认识能力都很有限,教师必须为学生“量体裁衣”,即什么样的学生完成什么样的作业。我们可以从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两个方面进行,作业布置可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层次,要求一般以下的学生能完成基础层面的作业,一般的学生完成提高层面的作业,较好的学生完成发展层面的作业。三个层面螺旋上升,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如学习了《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文本特点,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
第一部分“必做题”是全班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第二部分“选做题”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地做,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的差异,不管是做哪一题,学生都有提高,并且能够比较愉快地去完成;第三部分的“挑战题”更让一部分学生跃跃欲试,因为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特长,教师要提倡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自主选择作业,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选择,以体现自主性。如学习了《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自主作业题:“这么美的北大荒,我们真的要把它好好呈现一番,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拿手的方式来向大家展现北大荒的美。”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笔者发现有学生自己画的图画,有上网收集的北大荒图片,有自己创作的小诗,更有学生别出心裁地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现。通过这样的作业,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得到了较充分的展现,自主作业成了学生个性学习展示的平台。
(3)不同作业,不同评价
教师要对不同学生、不同作业进行不同的评价,以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当然,这样的评价会给教师带来较大的工作量,但效果是明显的。
笔者尝试的评价环节是:自己评——每次作业后,学生对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态度、质量进行自我评价,以“我很棒” “我尽力了” “我还需努力”三级进行自我评价;家长评——根据学生自己的评价,家长在认真检查后,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很出色”“认真了”“需努力”三级评价来评价;教师评——根据学生自己评价和家长评价,根据学生作业的卷面整洁度、正确率和创新性综合评定,既有一目了然的等级评定,更有激励性的言语评定。如“老师又看到了你的进步,不乱涂乱画了” “知道老师为什么给你‘优’吗?因为你的作文内容与众不同”,等等。这样的评价,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成功的追求和快乐。
总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分析学情,找准重点,全盘考虑,求精求新,年级组老师齐心协力,通力合作。这样,作业设计一定会落实其有效性,体现其差异性。精心设计作业,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色,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巩固,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方法、个性,在科学开放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最终达到学生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工人新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