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759

[ 乔振 文选 ]   

品读语言,感受魅力

◇ 乔振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在阶段目标上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所有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桥梁,只有通过品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感受到语文课散发出的魅力。
  一、 读中品味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的品味”。事实上,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去品味语言,引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选自《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吴承恩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画了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孙悟空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三打”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白骨精的“三变”的阴险狡诈和孙悟空“三打”的沉着机智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如此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
  二、 推敲揣摩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扎根于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的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应该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刻画。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语文课就应该充分诵读文质兼美的课文。相信只有以“品读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才能让学生沉浸在“语言”的无穷魅力中,才能真正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裴刘学校】

品读语言,感受魅力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