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中《乡土情结》一文引用了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现在有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林则徐的这两句名句的理解不够准确或不深入,有教师对此两句的解释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避。‘以’是‘用、拿’的意思。‘生死以’是介宾结构‘以生死(实际是“以死”)’的倒装,把宾语‘生死’提到介词‘以’的前面。直译是‘用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在古汉语中凡是用两个相反意义的字联合组成的词语,往往其中只有一个字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另一个字只是陪衬,这就是偏义复词。在这首诗的‘生死’一词中,重点的是‘死’‘生’字只是用来构成双音词,是陪衬;‘祸福’的重点和真正的意思是‘祸’‘福’只是陪衬。”
乍一听,这样解释也不能说不对,可是细琢磨就觉得以上理解有些不妥,原因有四:
一、 从写作背景与目的来看。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抗击英军震惊中外,成为民族英雄。然而,清政府昏庸腐败、丧权辱国,反移罪于林则徐。由于投降派的陷害,1841年,林则徐被以“办理不善”的罪名革职降级,充军伊犁。途中适逢黄河决口开封,又奉命堵决口,1842年工竣仍赴戍,同年8月,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新疆戍边。与家人告别,家人很难过,纷纷涕泣,林则徐为安慰家人,顺口道出(故称“口占”)诗作一首,这就是七律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而其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成为全诗的思想精华,百余年来广为传诵。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但这不是林则徐写作此诗时的本意。过后,林则徐对这两句诗非常喜爱,常吟诵,不离口。林则徐逝世后,其子把这两句又写到讣告之中。
二、 从“生死以”的典故来看。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确理解的重点应在“以”和“生死”“祸福”“避趋”上。林则徐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就是“生死以”。“生死以”应该是“生死以之”的省略。《左传·昭公四年》:“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曰:‘其父死于路,己为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尾。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子宽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当时,郑国处在晋楚之间,常遭他们的攻伐,不得不充实国库,加强国防力量。郑国宰相子产大夫就实行了经济改革,实行丘赋,推行井田制,十六井为丘,一丘出马一匹,牛三头,而有些百姓并不理解,有人就大骂子产,子宽把情况报告了他,他说:“那有什么关系!只要对社稷国家有利,死生就由它去吧!”显然,这里“死生以之”的“以”字不能理解为本意“用、拿”,而是用它的引申义——“由”“随便”“任凭”的意思。“生死”“祸福”“避趋”也不是偏义复词,而是三个双音节词,这两句意思自然就明白了:“如果利于国家(的事),自己就会不顾生死(去做的),岂能考虑个人祸福而趋前避后呢?”这表达了林则徐迫于时局,自己只能退一步,听天由命、安慰家人和敢于奉献牺牲的复杂情感。
三、 从整首诗的诗意来看。整首诗主要表达的是林则徐慰藉家人之情。首联“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显然是安慰家人的话,言外之意是贬赴新疆,就不会再“久神疲”了,否则反而会“定不支”的,你们放心吧!颈联“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是在皇权高压下的官场话,林则徐只能这样说,也是退一步宽慰家人,言下之意是:比坐牢杀头好多了,自己戍边养拙也不算坏啊!这样说,可见诗人宽慰家人的拳拳之心。尾联“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是诗人特地给老伴讲了古人的故事,请妻子试吟一首诗来给自己送别,可见诗人对家人、对妻儿的无微不至的宽慰、关怀和深厚感情,也显示了自己的宽广胸怀。整首诗,诗人从自己“久神疲”的身体说起,既述自己的心情和追求,又说容易为家人接受的宽慰言语,最后还戏说老伴,表现了诗人在蒙难背景下的为国为民的情思和眷恋家人的浓浓亲情。
四、 从生活常理来看。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见有人落水,衣服没脱就跳下去救人,我们能事先想着要用生命去奉献吗?我想林则徐“口占”(即兴作诗,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一诗,来安慰家人,与家人告别,也不是事先就想着如何用生命去作奉献而后才去烧鸦片的吧!也就是说按照当事人的思维,事先不会有此念头,事后也不会想我这是在作奉献呀!如果事先处处考虑个人,想着自己,那还能做出一番事业来么?如此理解的话,林则徐这样的人即使有风险,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所以他才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
译文:能力薄弱而责任过重,很早以来就感到精神上难于应付了,再竭力干下去,我这衰老的身体和平庸的才能一定不能胜任了。如果利于国家(的事),自己就会不顾生死(去做的),岂能考虑个人祸福而趋前避后呢?谪贬在家(而不治更重的罪)那是皇恩厚重,而当戍边之卒刚好适宜修养心性。老伴你也学学古人,念首诗送送我这老头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青口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