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
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崇尚“平等对话、沟通合作”的教学理念,追求“自然、朴实”的教学风格,善于创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紧跟教改形势,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积极进取,课堂教学“以趣激学、以读为本、以情感人、鼓励创见、务实求真”。
为了让语文课有个人味,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巧妙地运用插画的优势;适时地运用范读的优势;偶尔也运用吟唱的优势等。在我们看来,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同时,我们也期待让学生们在上完两节课后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试问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怎能不受学生欢迎呢?
在此,我就以自己的成长历程为例,来和大家谈谈小学语文教师个人风格这一问题。
一、 “画”出个人风格
在读师范时,在艺术类科目中,我选修的是美术(国画写意类)。因为自己对美术“情有独钟”,同时也得到了美术老师的“青睐”,所以创作的作品曾获过苏州市一、二等奖以及江苏省的三等奖。
当踏上教育教学的工作岗位后,我更是惊喜地发现:在语文教学中,精美的板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化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接受美的熏陶。因此我越发地庆幸自己学的一手“绝活”有了“用武之地”。
在平日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每堂课的板书我都精心地设计,尽可能地体现图形美、结构美和整齐美,让板书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成为整堂语文课的一处亮点。
就如前不久上的一堂市级公开课——《爱如茉莉》,在和孩子们赏析课文时,我就先板书文中能体现爸爸和妈妈情感的细节性动词,然后边小结边用笔勾勒出了两朵洁白的茉莉花。这样一来,孩子们先是被文中彼此之间淡淡的真情所感染,再看板书:简洁,清晰,美观。此时,这两朵茉莉花所散发出来的缕缕幽香,早已在课堂上弥漫开来,令在场听课的老师都发出了赞叹:那轻轻勾勒的几笔,看似随意,实则有心。
“画”是我在板书设计中常用的“伎俩”,也是让许多老师羡慕不已的一手“绝活”,真可谓是:画在妙处,画得妙哉!
老师们也要善于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经过雕琢后,让它成为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二、 “读”中展现特色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始终相信:“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精神敞开”,“彼此互纳”,才能在真情对话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生命活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是我们的小朋友,既然是朋友,我们和孩子应该平等对待。”为此,我总是尽可能地走近学生,俯下身来和学生交朋友,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心中的愉悦,感受到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师生其乐融融。
课堂上,我引领孩子打开知识的大门,尽情地吮吸“甘霖”,尽可能地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那《烟台的海》中大海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丽;用心去感悟,领会《孔子游春》里泗水河畔浓浓的师生情谊;真心地去聆听,听懂《真情的回报》中那份付出后的快乐;自主地去学习,走进《印度洋上生死夜》中皮埃尔生死关头的内心深处……我教了孩子们很多,孩子们从我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更多。
课后,你也经常可以见到我和孩子们在一起阅读。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爱好——阅读。既是共同学习,又可增进师生感情。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国古代大诗人杜甫曾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读书不仅能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而且能传承宝贵的精神财富,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增长见识,提高习作水平。
阅读有诸多益处,我们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 “写”出真我风采
小练笔,对广大语文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它一直被认为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赋予小练笔新的功能与使命,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我始终坚信: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亦可作出“大文章”来。
那是不是每一课都要小练笔呢?当然不是!我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小练笔不在多,而在于“精”。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这样的仿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像作者那样,从“依样画葫芦”始,操练语言。同时通过小练笔去深化文本,提升认识。
长此以往,我班里的学生,在习作方面也形成了“班级”的特色。每一个孩子都能细心观察,用心感悟,勤于表达,都能用自己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来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来书写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表现真实的自我。
当看到孩子们有满意的作品问世时,我会给予鼓励,并做出多元评价,让他们能不断进步,共同成长。
同时我也和孩子们一样,做到“笔耕不辍”,好学反思,大胆实践,用手中的笔,来记录下自己和孩子们成长的足迹。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我在用手作“妙画”,用心抒“真情”,用笔写“人生”。我和所有的老师一样,拥有着自己的一份普通而又神圣的事业,在教育的天空中展翅高飞,在教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