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365

[ 李国举 文选 ]   

难状羁旅之苦,难达离情之情

◇ 李国举

  《雨霖铃》是柳永的千古绝唱之一,其间高蹈着离别的情愫,泪眼与迷茫交相辉映,希望与绝望相应而生。整首词意境宏阔而又细腻,情感缠绵悱恻而又深沉真挚。词中的温情,不再是一种“浅酌低唱”的游戏人生,而是融入了柳永的生命,让我们感受到柳永哽咽难言的痛苦,凄凉彻骨的“离人心上秋”。
  柳永的羁旅行役,离情之苦,与他的仕途紧密相连,入仕前,他怀着屡试不第的怨艾心情漫游过江南一带;入仕后,他又怀着久困不迁的失意心情宦游过很多地方,可以说落魄与牢骚始终伴随着他的一生。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借羁旅行役所见所感将羁旅离情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如《雨霖铃》,作者宦游到外,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更觉痛苦,羁旅离情之苦难以言状。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中有浓得化不开的离情。他是风流多情的才子,傲视浮名,孤身羁旅。他可以抛弃浮名,流连市井,却在骨子里无法割舍一点点短暂的温情,哪怕只是青楼女子的盈盈一笑。
  此词人教版语文课本有这样一条解释:“这首词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的,抒发了与情人难舍难分的情感”,在我看来,所谓的“情人”不过是个虚像,仅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痛苦。柳永的《雨霖铃》,看似凄婉缠绵,却没有特定的对象,任谁都可以填上“情人”这个位置,究竟是如何多情,最终还是难达之情。柳永的羁旅离情,不仅在于生活的困顿流离宦运的艰辛多舛,更在于他那柔弱善感而又多情艳羡的性格为自己织就了一张感伤主义的“网”,他粘于其中,不能自拔。
  “歌缘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文之经”,无不说明文字是表情达境的,情是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读柳永的《雨霖铃》,会深深地体会到情融进词里的震撼。
  全词以凄切婉转的笔调描写了离别之情,词中感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上篇起首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未写离别之情,却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有声有色的凄艳悲愁秋景图:凄鸣的秋蝉,暮色中骤雨后的长亭,并巧妙地点出了离别的时间地点:“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出将别未别之际痛苦心情的复杂变化,写情人的留恋与舟子催发的矛盾,不忍离别,不得不离别,使离别之情陡增。“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直写情人离别之际的动人场面,感情至此达到高潮,令人黯然销魂,伤心欲绝。彼此手握着手,泪眼模糊,脉脉含情,相对无言。按理说,应是“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却反成“无语凝噎”,寥寥几笔,把离痛之情,难舍之意,刻画得极其具体深刻,生动细腻。读到此,不由人想起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诗句,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至此,全词意境凝固,定格。“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眼前实景突然一转,转入虚实相间的景色中,全片郁结之势,乃临空飞舞,境界为之扩展,感情为之蔓延。“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里,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踽踽独行,离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下片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重笔另开,感叹从来离别之哀情;“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感情更推一层,自古以来多情的人为离别而悲伤,更何况是在这冷冷清清的当秋。衬托手法使情感再次凸显,使得伤楚倍添。又有深秋晓风,凄寒如水,吹拂柳丝,吹来了离情,吹来了天地寂寥、身世飘零之感。悲怆哀怨之情,令人回肠荡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句明写景而暗写别情。作者设想今夜酒醒之际,恐怕已泊舟在杨柳岸,只有几株衰柳、一弯残月、习习凉风相伴自己,感叹“不知魂以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词人因情设景,缘情写景,点染出只身远别后的孤凄、冷落,客情之凄清尽在其中,使此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设想“此去经年”后,不是“清秋节”,内心或能好受,即使“良辰好景”,也无人共赏,如同虚设,痛苦之情溢于言表;“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脱口而出的市井俚语,感情也因此喷薄而出,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倍觉痛楚。“清秋节”之后总能见到春天,而“伤别离”总是与日俱增,羁旅之苦,难达之情,感情不尽,余味无穷。人们无不为这对情人洒下同情之泪。
  若没有情,就不会有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对妻王弗的思念; 若没有情,就不会有纳兰性德的“锦瑟何年,香屏此夕,东风吹送相思”,这是对小表妹的爱慕相思;若没有情,就不会有陆游的“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对唐婉的凄婉哀艳的思念。只是在柳永心里,这一位情人让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然,柳永哪里来那么多的哀怨缠绵。
  然而不管怎样,对词中女子来讲,能被一个男子这样细腻地思念着,沉寂亦是繁华。
  
  参考文献:
  [1]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唐宋词选[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李国举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一中学 736100)

难状羁旅之苦,难达离情之情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