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醒世姻缘传》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是该小说在世情小说史上的发展与创新之处,其中对平民阶层女性生活状况、道德立场、思想水平的精细描写,则真实地展现了明代社会底层妇女的生活境遇,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 平民女性 自我价值
在我国世情小说史上,《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的意蕴,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与创新:思想内容上,它不满足于仅仅对“风情故事”的叙述,开始探索世俗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问题;语言描写上,它减少了“亵墨”的描写,开始走向积极发展的道路;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人物形象塑造上,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中下层妇女全新的形象类型,丰富了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人物长廊。
许多读者认为,《醒世姻缘传》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最为突出的类型是悍妇。她们具有思想叛逆、行为泼辣、语言忤逆等特点,这又使她们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女性形象。然而,作品中还有另外一群女性人物同样不可忽视:高四嫂、小青梅、媒婆等等。在以往的小说中,像她们这些平民出身的社会下层人,一直是被剥夺了话语权利,而在这部小说中终于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发言机会,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作者通过她们将大众群体的生活状况、道德立场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由于明代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思想上的进步,尤其在男女关系及女性文化问题上,李贽反对“夫为妻纲”的传统思想,认为“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1],明确提出男女平等的主张,并提倡婚姻自由。这些思想使妇女的地位得到相应的提高,她们的思想意识水平也逐步提升,而与深守闺房的小姐相比,平民阶层的女性更容易接触社会,接受进步的女性文化。因此,在她们身上,反对强势压迫、崇尚个性自由的特征表现得愈加明显。
这一类平民女性形象中,高四嫂是最具典型的一位,她第一次出场就是站在大众的道德立场,以同情计氏的面孔出现:谴责晁源骄纵小妾,为计氏打抱不平。第二次出现是计氏被小珍哥冤枉时,高四嫂则以“和事佬”的身份出现,她可怜计氏,从同为女人的角度想办法让计氏颜面好看些,劝慰计氏:“咱做女人的可也要顾体面!”“咱做女人的自己不先占个高地步,咱这话也说的响么?”[2]这些言语中虽含作者正统妇道观念的影子,但却真实地反映了高四嫂作为社会底层妇女,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第三次出场是在贪官胡大尹审理计氏案件的公堂之上,高四嫂以“出人意料”的表现伸张了属于大众百姓的道德与正义,连作者也情不自禁地为她的表现夸赞一番:“雄赳赳跪在月台,响亮亮说出天理”[3],她不畏权势,在公堂之上直言事实,不仅为计氏申冤,让晁源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而且还将胡大尹嫖娼、贪赃的丑陋嘴脸揭露出来:“老爹,你又来了!你就没和他吃过酒?就没看他唱戏?”,连番的反驳,使得公堂之上一向“威严”的县官“也有几分馁他”。而且,正直的高四嫂不受金钱利诱,当计氏一案需重新审理时,晁源“央”高四嫂一同前往作证,并许下许多物品,高四嫂耐不过只得答应,但却事先声明“我却还是前几日那几句话,你要叫我另做话,我却不会另做!”,结果从晁源的抱怨之语中就可以察之一二:“指望你到官儿跟前说句美言,反倒证得死拍拍的”。高四嫂这三次出场的表现,将她性格中同情女性、不为权势所逼、不为富贵所诱的典型特点逐一显现出来,反映出平民阶层女性的高尚品德与独特魅力。
另外,这一类人物中还有另一位代表——媒婆。提到媒婆,读者首先会想到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等字眼,而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除了给媒婆一个忠于自己身份的性格特征外,还赋予她另一种重要的个性,即在官僚面前直接揭露他们丑陋虚伪的嘴脸,从而让这位没有名姓、地位,几乎被隐去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计氏死后,晁家为晁源再娶,媒婆主动牵红线。其中有两位媒婆在向晁老介绍对方家境时,争相“承诺”如果两家结为亲家,则会给晁源“纳一个中书”“上个知府”,当听到在一边的晁老“义正言辞”地打断,说官位“哪有使银子上的哩”,不曾想媒婆“语出惊人”地说:“晁爷,你不是银子上的么?”“我只听见街上人说,晁爷是二千两银子上的”,这话语让晁老难堪不已,只得中断谈话。卖官鬻爵的事情在当时已是平常,而那些官人却虚伪地摆出一副清正廉明、学而优则仕的嘴脸,这副道貌岸然的样子真是让读者感觉可笑至极,而媒婆的敢于直言则让读者胸中的郁闷之气释怀许多,因此对媒婆不畏权势、敢于直言的敬佩之意也油然而生。总之,高四嫂、媒婆的行为体现了广大平民女性不仅本质善良,而且思想意识有所提高。
小说中,平民女性思想意识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敢于对权势官僚直言,而且也开始对自己的人生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小青梅则是这方面的典范。她生病时考虑将来的去路:自己容貌不佳,做不成王孙公子的娇妻;做人家小妾,则要看主人公的心性和大老婆的心肠好坏;做那打扮娇滴滴的娼妓,接不着客则要被老鸨打;嫁与村人觅汉作老婆,则被管得门也不许走出一步。这番“深思熟虑”虽然在别人眼里看似荒诞不羁,但却真实展现了各种婚姻背景下的女子所面临的现实状况,即永远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境地。可以说,小青梅的这番思考不仅是针对她个人的人生命运,也是代表了广大女性一般意义上的共同命运,而作出这番分析的却是这样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卑微女人,足见平民阶层女性思想意识的深刻。
总之,《醒世姻缘传》中出身于平民阶层的这一类女性敢于直言,不畏强势,不拘于自己身份的低微,而是勇于“扇动她们的翅膀”(鲁迅语),利用作者给予的话语权力,充分显示她们的个性魅力,并且在勇敢之余,还不忘冷静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未来命运问题。所以,凭借自身的特点与魅力,她们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中具有特色的一类人物形象。
注释:
[1]李贽:《焚书》卷二《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2][3]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回,第10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参考文献:
[1]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段江丽.《醒世姻缘传》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3.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4]向楷.世情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5]李贽.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宋鑫 辽宁锦州渤海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