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224

[ 程英芬 文选 ]   

纯情 炽情 凄清

◇ 程英芬

  摘 要:李清照塑造的女性形象,有天真纯朴的少女,情感炽热的少妇,凄苦的老妪。这些形象,融合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是李清照的坎坷生涯、悲剧人生及其所处灾难时代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纯情 炽情 凄清
  
  李清照作为宋词大家,从她留存下来的词作看,几乎每首词都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个性独特的女性形象。突破前人对女性形体美的描绘,瞬间情绪变化的藩篱,注重挖掘人物灵魂的内在美。因此,词作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形象的鲜明性、性格的完整性或形象的思想意义都远远超过前人。
  李清照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因年貌不同、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的衍变而带来的鲜明不同的性格特征。词人早年生活比较平静安适,自幼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形成了明慧开朗的性格。她笔下的少女形象,天真、活泼、聪慧又带有几分羞涩。《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几个细节,一连串富有特征的动作,生动刻画了人物的情态,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轻盈活泼、妩媚羞涩、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展示的是包括作家在内的一群少女形象,她们那种热情、顽皮、好胜、憨态可掬的少女天然情态凛然尽显。
  李清照婚后生活颇为美满,与丈夫赵明诚诗酒酬答,感情笃深。其笔下的少女形象脱去了稚气,情感真挚浓烈,才华超拔不群,格调清新明朗。少了几分少女的欢快和娇羞,多了几分少妇的率直和大胆。据说“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以送之”(伊世珍《琅嬛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强烈抒发对丈夫的炽热、真挚的爱情和相思之苦。感情深沉热烈,表达率性大胆。“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蝶恋花》)“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等,表白得坦率诚挚,对爱情的追求热烈深情。即使她笔下的友情,同样真挚感人,“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以女性特有的纯真、深沉、委婉和细腻,表达对姊妹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清照聪慧过人,豪爽好强,胸襟阔达。因此,她塑造的女性不满卿卿我我的柔情蜜意,而是追求更为广阔的精神境界。“酒意诗情谁与共”,要求在学业上与人切磋共进;“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临江仙》),痛惜时光流逝,无所作为;“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眼界的开阔,心胸的开朗,使我们惊叹她志向的高远和追求理想的勇毅。
  靖康之难使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政治上一连串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使她备受煎熬。因而她的词章一变早年清丽、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以南渡为界,后期词中的形象,由早年的清纯少女,痴情少妇,变成了饱经忧患愁寂哀怨的中老年凄清嫠妇。“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经历国破家亡的突变,她心有余悸,格外敏感。灯节夜晚的欢声笑语,只能引起她流亡异乡的惆怅,对故国家园的深切怀念。“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空梦望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她更留恋以往的温馨生活,《永遇乐·中州盛世》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胜景”,将过去美好生活与今日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词人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清平乐》“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的悼亡情绪等,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这些词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的艺术概括。
  由此可见,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融入了作家自己的经历、素养、情感和格调,是一个个有情感、有才华,富于理想而又饱经忧患的知识女性形象。李清照用她那支镌刻入微的生花妙笔,再现了她们的内心世界,描摹出天真少女的纯朴之情,青年少妇的炽热之情,老年妇女的凄苦之情。词中的女性形象,同是贵族女子,脱去了温庭筠的那种苍白、空虚;同是追求爱情,没有柳永笔下的那种庸俗、轻浮。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会,李清照则以女性本位,抒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前期的恋词,《一剪梅》等满怀相思之情,连篇痴语,充分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美,是任何男性作家代言人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的悲愁凄苦的伤乱词,《武陵春》《声声慢》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惊心动魄。这些融合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是李清照的坎坷生涯、悲剧人生及其所处灾难时代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唐宋词鉴赏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张葆全.诗话和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程英芬 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055350)

纯情 炽情 凄清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