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庸小说中的许多悲剧性人物,都有着自身的悲剧性格。由性格而酿成的人物悲剧性,更多的是从个体的角度来为我们展示一种悲剧现象。本文主要从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具有的软弱、痴情、硬汉等性格特质导致其悲剧命运并具体阐释人物的悲剧性中所蕴含的哲理。
关键词:性格 悲剧 悲剧性
一、导致悲剧的软弱性格
性格软弱的人并不都是缺乏信心和毅力,只是内心受着某些东西束缚,在处理某些事情的时候会有所顾虑。越是这样他们成功的希望越小,甚至导致悲剧。我们有时会在同情中掺有一些抱怨,但始终不能痛斥这些性格软弱的悲剧性人物。毕竟他们的性格悲剧所展示的不是丑恶,而是内心的美好。
《倚天屠龙记》中小昭的悲剧,典型地反映了软弱性格决定了爱情悲剧。从表面来看,小昭远走波斯,离开了心爱的张无忌,只是一种迫不得已为爱情献身的悲剧。但仔细揣摩,酿成悲剧的主要因素还在于小昭软弱的性格。如拿小昭的悲剧与赵敏的成功比较,赵敏与张无忌相识晚于小昭,但是她的敢爱敢恨、不顾一切的性格为她美满的爱情奠定了基础;相比之下,小昭的爱情只是埋藏在心底,独自守护这种少女纯真、绵软的爱情。从一开始,她就为自己的爱情埋下了悲剧性的种子。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小昭没有担心自己的安危,她愿替张无忌排忧解难,她只希望永远和张无忌保持秘道中这种朦胧的幸福。然而这样的幸福短暂又不明朗。赵敏追求爱情更为勇敢,她不顾生命甚至不顾身份和立场。小昭正是缺乏这种魄力,导致了爱情的悲剧。也正是这种悲剧充分地展示了她的善良与可爱。失去了这种软弱,她便不是小昭;没有这种性格悲剧,美感也会随之削减。
性格软弱在导致自身爱情悲剧的同时也酿造了其他悲剧,《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就是这类人物的代表。“在他同作为其胞兄的乾隆皇帝的关系上,充分体现了以孔学为核心的儒教的‘忠孝’观念。这部小说的情节构架虽是民族斗争,但这个斗争的要害处却是陈氏兄弟间的伦理矛盾。但这种冠冕堂皇的道德伦理最终随着喀丝丽的梦断身亡而被彻底颠覆……”[1]陈家洛的爱情悲剧是他面对传统伦理道德所表现的软弱所导致。他明知自己和喀丝丽是相爱的,但他还要把她让给乾隆。原因并不是因为乾隆是皇帝,更主要的是乾隆是他的哥哥。陈家洛在反清复明的道路上,也存在着极大的软弱性。在他知晓乾隆的身世后,软弱性表现得越发明显。他希望联合乾隆反清,事成后皇帝仍由乾隆做,只是换一套汉人衣服。“红花会群雄的这一套做法,本身就不大对头,局限性极大,这么一个革命性组织,目的不过是要乾隆换一身衣服当皇帝,当真是换汤不换药。”[2]陈家洛的软弱性格注定使他对皇帝哥哥妥协让步。正因如此,他丧失了爱情,葬送了事业,酿成一幕幕惨痛的悲剧。但是我们对这一人物,从总体上并不是极端批评和彻底否定,我们仍然同情他的悲剧命运。从陈家洛的综合条件看,他不适合做个英明的领袖,更适合做我们的朋友。我们在看到他悲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人格中美的一面,毕竟他对喀丝丽的爱是情真意切,刻骨铭心,毕竟他对红花会尽职尽责,永不背弃。
二、奠定悲剧的痴情性格
痴情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性格。《飞狐外传》中程灵素的悲剧性,较为明显地体现了痴情的性格。在她看来,她的爱情只是因为有胡斐的出现才产生,因胡斐的存在而存在。失去了胡斐,也就失去了爱情。“胡斐并非不爱程灵素,但那只是兄妹之爱。胡斐任什么都可以给她,愿意为她去做,惟独不能像情人那样去爱她。而她之渴望,则恰恰是胡斐的情爱。如无情爱,则其他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对她都会失去了光彩,失去了本来的意义。”[3]所以程灵素会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情郎的性命,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最后一次表达心中执着的爱情。程灵素的悲剧让人怜悯,更让人感动。程灵素不是想以死来了结这种单恋之苦,她是为了救自己心爱的人。她的爱如痴如狂,坚贞执着。程灵素的悲剧是柔情与刚毅的结合,正如七心海棠,开得艳丽,毒得够劲。或许只有这样痴情的女子才会把爱情演绎得如此凄美。
《天龙八部》中作为典型小家碧玉形象的阿碧,有着江南水乡般宁静、柔美的性格,她对慕容复有着难以启齿却又长久不变的爱。作为慕容家的丫鬟,阿碧不敢奢望慕容复去爱她,但她却一直默默地爱着慕容复。她的爱不是一朝一夕的,不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她爱因武艺非凡而与北乔峰齐名的南慕容,也爱因复国无望而变得疯疯癫癫的慕容复。她让疯掉的慕容复享受着“大燕皇帝”的快乐,自己却默默忍受着痛苦与辛酸。她凄婉的悲剧在我们心中永远是个惆怅而美丽的情结。她爱错了人,但我们并不责怪她。相反,我们同情、喜欢这个痴情的姑娘。
金庸小说中能称为情痴的人,当数《天龙八部》中的游坦之。他的痴情性格使他失去了理智,为取悦阿紫,不仅摧残自己,还残害他人。可是他最终还是没有得到阿紫的爱,甚至换不到阿紫的半点同情。金庸将这种痴情性格发展到极端甚至变态的人物是阿紫。游坦之在武林正派人士的影响下长大的,而阿紫是在星宿派中长大。这种环境使阿紫的性格更为乖僻,同时透着一股邪气。她在为游坦之提供悲剧性因素的同时,无形中也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更大的悲剧。阿紫乖僻中透着邪气的性格注定不被萧峰喜欢,更不用说爱了。但是这种怪性格又让她痴狂地爱着萧峰。任性、自私、残忍的性格,让阿紫在对待很多事情上都要出诡计耍手段,她的性格在很多时候都让我们产生厌恶之感。但就在她挖出眼睛还给游坦之,转身抱起萧峰跳崖的那一刹那,她的性格中又凝聚了一种奇特的悲剧性,令人感到震撼而难以忘怀。这是一种美得可怕的悲剧,是一种畸形的美,一种天使与魔鬼性格杂糅的美。这些人物的悲剧性中有着极大的夸张、想象因素,但我们仍然会用一种认真的审美态度去品味。
三、造成悲剧的硬汉性格
作为硬汉,最突出的性格就是敢作敢为,百折不挠。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金庸在《雪山飞狐》中也打造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硬汉——胡斐。与海明威的老人不同,胡斐不是做不到被打倒后再爬起,他面对的是一种进退两难的悲剧。他可以选择,但无法反抗和挣脱悲剧的枷锁。他的悲剧不是因为被征服而痛苦,而是因为进退两难而倍受煎熬。胡斐从不退缩、逃避,他有硬汉所具备的性格。所以他与苗人风之间的一场比试不可避免,正如当年胡一刀与苗人风的比武一样,必须有个结局。但是就在决定胜负的那一刀劈还是不劈的时候,胡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不劈,自己就得死。更重要的是,还有个与他相爱的姑娘在等着他;劈,他就杀死了心中崇拜的大英雄,也杀死了爱人的父亲。无论他做何选择,他深爱的苗若兰,都会伤心欲绝。小说到此戛然而止,将悲剧气氛推向高潮,弥散于广袤的宇宙空间。金庸运用了一种人物悲剧性双结局的手法,通过一个硬汉来凸显这种无法取舍的两难处境。如果把一个胆小懦弱的人置于一个前有狼后有虎的境地中,效果仅仅是让人产生怜悯,而胡斐既不胆小也不懦弱,劈死苗人风也是他力所能及的事。但问题的关键是,他此刻劈与不劈都会导致悲剧发生。这种两难的境遇无情地折磨着他,远胜于一些普通人的小苦小悲。
胡斐的硬汉性格是将他卷入无法抗争的悲剧中的主要原因。他毫无顾及地爱上苗若兰,勇敢地面对苗人风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他的悲剧。这种悲剧没有让我们直接看到血的惨烈冲突,但可以感觉到悲剧还在继续,可以想象出悲剧的惨烈。悲剧可以扼杀胡斐的幸福,但遮掩不住这个硬汉的光辉。如同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或许有一天他会葬身大海,但我们不会忘记他拼搏的美丽。还有《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历尽千辛万苦追查“带头大哥”的下落,既表现了他的硬汉性格,也因此导致他杀死了心爱的阿珠,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我们为他伤心,同时也佩服他的硬汉精神。硬汉的悲剧,重点不是要表现一种既定的结局,而是一种崇高美展示的精神历程,通过这一历程使人得到灵魂的洗礼。
参考文献:
[1]徐岱.论金庸小说中的信仰之维[J].浙江大学学报,1999,(2).
[2]陈墨.金庸小说艺术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
[3]陈墨.宝刀相见欢 柔情恨无常——《飞狐外传》[M].金庸著,葛涛,谷红梅选编,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4.
[4]王敬三.名人名家读金庸[C].邝健行.赵敏和周芷若[A].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5]姚晓雷.侠之大者——金庸小说的风骨[J].当代文坛,2002.
(刘子木 南宁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5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