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2期 ID: 152653

[ 李佳 文选 ]   

浅谈英文影视作品在课堂中的辅助教学

◇ 李佳

  [摘要]新一轮大学英语四级改革可谓“箭在弦上”,此次机考的的推行无论在试题题型和内容上都有了革命性的改变,提高了对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要求,同时也引起了对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思考。四级考试最大的转变是在试听理解和试听综合部分中对英语视频的应用,而这恰巧也是传统教材与教学的缺点所在。本文介绍了英文影视作品的特点和应用步骤,从而阐述了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进入课堂的可行性和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多元化教学;英文影视作品;辅助教学
  
  一、英文影视作品对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对教师和书本有较强的依赖性,即使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也没有完全脱离“灌输式”教学。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无疑很难调动起学生主观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以图象为表现形式的影视作品,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深层次的记忆。学生在影视作品丰富的表现手法的吸引下,主观上会积极地对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信息进行吸收、分析、积累。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果教师适当地加入引导,无疑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大大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2.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英美文化
  学习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二者的特殊关系使得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成为不容争议的论题。有不少学生能够将诸如“How old are you?” “ How much do you get a month?” “ How much do you spend on food?” 这样一些 “基本句型”讲得非常流利。可这些话要是真在与英美国家的人对话时讲出来,那就非常可怕了,对方会说“我们从来不问别人这样的问题!这样太没有礼貌了!”由此可见,学习一种语言不仅仅是“换一条舌头 ”,而是“换一个脑子”——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行为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就是对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规范的理解和表达。对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英语影视作品的欣赏过程,结合教师对该作品背景知识的介绍,足以将学生领入一个生动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跨文化学习的意识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英语学习中的文化输入。
  3.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积累地道的口语表达
  目前,我国学生中普遍反映的问题仍然是“会读、会听、不会说”。这里的“不会说”,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本开不了口;另一种是满口Chinese-English(中式英语)。我们采用的英语教材很大程度上是以语法和阅读为重点,对于地道的口语表达部分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样,我们就可以选用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英文影视作品来弥补这个空缺。近年来在我国非常流行的一些英美剧集,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英美国家老百姓的日常用语,甚至是青少年之间的一些流行语。通过来自画面、话语、字幕的三重感官刺激,强化对内容、词汇、句式的记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生成能力,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英文影视作品的选择
  1.以学生为中心
  影视作品的题材应当深刻且有内涵,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学生喜欢怎样主题的影片,我们从相关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一类是与校园生活相关的影片;另一类是励志类题材的影片。
  2.以教师为指导
  在选择影片时,教师应凭借其专业知识对对白和字幕严格把握,选取语速适中、字幕准确、发音纯正,并且没有太多俚语或太重口音的片子,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听说练习。
  3.以文化信息为重点
  所选取的影片除了能提供大量的语言信息,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文化背景,提供相应的文化信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地域风俗,发起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思考。
  四、结论
  在英语教学不断改革的进程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尺之一,其不断加强对实践性能力的检测,更加突出了语言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元化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以书本为基础,采取多种教学工具与手段,以适应越来越高的教学目标。英文影视作品凭借其趣味性、形象性和文化语言信息丰富等特征,在语言听说、词汇积累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成为传统教材与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
  
  
  作者简介:李佳,四川警察学院基础部公共外语教研室,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浅谈英文影视作品在课堂中的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