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2期 ID: 152613

[ 郜珂 文选 ]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镜子意象

◇ 郜珂

  [摘要]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不少反映了作者的女性主义视角,本文试图从她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镜子意象入手,以细微处把握小说中女主人公心路历程,将其文章不甚明朗的女性主义主题呈现在读者面前。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镜子;女性主义
  
  自古以来,镜子作为一直备受关注的文学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生为一个平面,直来直去,毫无掩饰闪躲,让人真实地看清自我。然而,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镜子并没有让女主人公们看清自我,反而形成了一种幻象,镜子代表着主观认知和客观现实的不符,将女性的自恋情结强烈的折射了出来。“自恋(Narcissism)”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有位名叫纳西塞斯(Narcissism)的青年爱上了自己在水中映出的影子,跳下水去想拥抱自己的影子,便溺水而死。在他落水的地方长出一株美丽的水仙,后人于是把人们心理上与纳西塞斯相类似的顾影自怜称为“纳西塞斯情结”,又称为“水仙花情结”,弗洛伊德把严重的 “纳西塞斯情结”称为 “自恋症”。顾影自怜是女性的一般特征,而镜子往往就是她们的道具,曼斯菲尔德写活了女性与照镜子的关系,并且通过镜像描写的幻觉呈现,揭示人物的深层心理活动。
  让我们首先看看曼斯菲尔德的《启示》中衣食无忧的全职太太莫妮卡,一大早就入了心烦意乱之中,她的精神状态就像窗外“呼啸狂野的大风”,处于一种歇斯底里的边缘。表面上看莫妮卡是有些偏执、暴躁,然而这一切都是外界婚姻生活造成的,先生娶她只是为了观赏她那“阿拉伯式的微笑”,“对了,笑! 我喜欢你的嘴唇往上翘的样子。”丈夫口口声声说爱她,实际上却只是把莫妮卡当作了自己的玩偶。对于自己的地位,莫妮卡内心充满了愤恨,当她央求丈夫“唉,你一定得把我当回事”,他却以为不过“是女性小小的胡闹,嘲笑一番,就可以置之不理”,然而,依靠丈夫工作赚钱生活的她无力反抗,只能依然带着面具,靠自我的幻想来摆脱现实的烦恼。镜子充当了她幻想的工具,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莫妮卡觉得自己的脸“像一个面具”,她望着“蓝色阴影的镜子”里的她叫嚷:“我自由了,我自由了。我象风那样自由。”
  只有在镜子面前,莫妮卡才找到了一种灵魂的自由。自恋女人所扮演的女主角是想象的产物,她在生活中缺乏自我实现,在将实现自我的目标转向内心之后,在镜子中想象的情人身上,找到了生活下去的力量。作品题目为《启示》,文中却只字未提,镜子面前这段激荡心灵的狂想无疑暗合了作品题目,她从镜子中得到了自己对自由有着强烈向往的启示,于是才引发了接下来到理发店的冲动想法。
  《雷蒙咖啡馆》中的镜子意象出现在女主公萨毕娜的梦境中,萨毕娜是雷蒙咖啡馆的女招待,招呼生意的同时,还得照顾楼上即将生孩子的老板娘。刚步入成人阶段的她对女人的怀胎生育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夹杂着一丝羡慕,她总幻想着自己有一个孩子该多好。恰好一位英俊的男人经常光临咖啡店,对萨毕娜态度十分暧昧,正值豆蔻年华的萨毕娜心潮荡漾,与男子的邂逅,让她产生了照镜子的想法,“我真想这个房间里有一面巨大的镜子”,镜子可以让她看到姣好的容颜,散发青春的躯体,晚上,她“在黑暗中躺着,搂着自己小小的身体”,梦到了年轻人,以及自己渴望得到的孩子,得到了一种既甜蜜又痛楚的体验。在自恋中,女性孕育了自我,她不能区别自己的躯体与第一个客体(母体)。萨比娜倾心于那个男人,喜爱孩子,却惧怕向老板娘那样“丑陋不堪”。萨毕娜对自身形体的意识、对女主人丑陋邋遢的反复强调,与镜子意象共同反映了她内心的自恋情结,将一个青春少女对女性命运的展望和不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莫妮卡只能在镜子中证明自己的存在,婚姻生活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萨毕娜尽管还没有走进婚姻,却已经萌生在镜子寻找自我的想法,日后她将是另一个莫妮卡。镜中人总是光彩奕奕,但那毕竟是虚幻的影像而已,她们只是在自我蒙蔽中自我欺骗。
  波伏瓦认为传统女人是个有意受骗的人,而且是个进行欺骗的人;她试图对自己隐瞒自己的依附性,而这是她赞同依附性的一种方式,暴露这种依附本身就是解放,镜子前的自我欣赏可以说是一种内心的暴露。现代心理学认为,自恋情结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在女性,尤其是少女身上则更为严重些。为什么呢?体质的软弱,物质生活的负担,家庭责任的重任,被一再强化,并产生了心理暗示与伦理后果,女性之为人的追求与欲望,哪怕是很正常的也被她们生理上的特点所覆盖,并被迫认同与遵从现有的秩序规则。因此,她只能把热情和爱献给自己。外在的压抑尽管让她们成为“沉默”的一群,向内的自恋却保持了一颗敏感自主的心灵。这是一种被迫的反抗。曼斯菲尔德正是通过镜子意象将一个个处于男权社会中,藏在深闺墙角的女性作为主人公,从她们内心的阴暗层面展现传统社会女性的真实内心状况,镜子作为一个极富工具性的意象,让仍然处于压抑状态的女性拘于男性给她制造的家中,但也开始了寻找她自己的家的思考与觉醒。
  
  
   作者简介:郜珂(1981—),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镜子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