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2期 ID: 152677

[ 项毅 文选 ]   

写实主义的历史渊源

◇ 项毅

  [摘要]在西方艺术史中,写实主义的传统可以上溯至古希腊时期的古典艺术。纵观西方传统艺术,写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一直是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文化的进步,视看方式的转变,使写实主义在各个时期有了不同的理解方式。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写实主义已同传统的写实艺术的面貌大不相同。
  [关键词]古典主义;现实主义
  
  我们谈写实主义就必然要涉及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一词用于特定的和重复出现的艺术传统,与某些限定的主题相连,如风格的、文学的、心理学的、宗教的和政治的。这样就限定了古典主义的范围,它的涵义是比较模糊的,因为它的确切意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含义并非总是相同。“古典的”(Classical)一词广义上是指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艺术。狭义是指古希腊介于“古风”(Archaic)和“希腊化”(Hellenistic)时期之间的那段时期。古典主义是传统和返归古代的典型现象,是对经典作品的模仿。所以我们考察古典主义必须要考察古典艺术。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具有较为宽泛的概念,医药、耕作、骑射、手工业等与生产技术有密切联系的人工创造也包含其中。而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等则被称作是“模仿的艺术”。所谓“模仿”,指对自然物构成形式和功能的学步。在古希腊,“模仿说”一直是艺术创作的原则。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确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说法。他认为绘画、音乐、诗歌等艺术,都是用各自的媒介和方式来模仿自然。柏拉图全部思想奠基于“理念”这一核心概念之上,他认为文艺在本质上是对理念的模仿。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原则也是建立在“模仿说”基础上的,但他的模仿揭示了艺术模仿的创造特质。“模仿说”是整个希腊艺术的核心,是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希腊艺术在古典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在艺术史上是空前的,它给后世留下了完美的典范。
  其后的古典主义艺术,即是对它样式的模仿。这从古罗马和中世纪古典艺术中可以看的出来。中世纪古典艺术明显的特点是对体积、对称、秩序的偏好,由于宗教原因,中世纪艺术明显地具有象征情趣。随后的“文艺复兴”运动才是古典艺术的高峰。作为新文化的美称,文艺复兴虽以学习古典为特点,却绝非单纯的复古,实质上是通过学习古典的途径创造新文化。古典艺术的具体形式固然予人以启发,但更重要的是从中领悟到现实主义的方法和古典社会的民主思想。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即乔托时期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对科学的观察,对自然现象的细微研究上,而不是复古。这意味着从中世纪的象征主义和对天国的幻想,转向自然世界。这种思维方法恢复了对实际存在物的兴趣,它对于艺术和科学领域都有重要意义,导致艺术家将人物表现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以解剖学的精度来描绘人体,通过明暗效果塑造出三度空间的人物,以及找出表示前景和背景的线性透视法规则。佛罗伦萨画派的真正奠基者是乔托。乔托是奇马布埃的学生,代表新美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创作的《阿雷纳礼拜堂壁画》(1305~1309),借宗教题材表现富于生活气息的现实情景,注意空间深远关系和人物立体造型,以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传述了人文主义精神,取得十四世纪文艺复兴美术最为辉煌的成就。
  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中,拉斐尔的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和谐的构图、精巧的技法、严格的比例、娴熟的结构,可以看到中心透视法,也可以看到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拉斐尔继承了以往大师们的成就,把文艺复兴时期对和谐美的探索集中在自己的笔下。从美学的发展来看待文艺复兴时期,这时期的美学只是一种感性美学,只是对古典和谐美的理想的一种延续。但就是这种延续,却在艺术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开始认识了自己,也开始认识到人与上帝、人与自然、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人们发现了自然,发现了理性,发现了个性,为后来的艺术提供了新的规范。文艺复兴的艺术是对古典艺术的延续和发展,是写实主义发展的又一高峰。
  近代十七、十八世纪美学是抽象的哲学美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理想是和谐美,而近代美学的审美理想则是崇高美。西方十七、十八世纪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在经过了文艺复兴狂潮的阶段,人们开始坐下静静地思考。文艺复兴运动高举的是“人性”的大旗,十七、十八世纪的人们则把“理性”当作一切的基础。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巴洛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中。巴洛克艺术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在写实性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十六世纪后期,“手法主义”的流行,将艺术从巅峰引入危机。巴洛克艺术在克服了手法主义的消极倾向后,将十七世纪的理性精神带到艺术中。到了十七世纪巴洛克艺术时,艺术家为人性找回了人的形象。像鲁本斯画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就是以突出女性的体态之美来颂扬美和爱。在他的眼中,裸体的美已不再是为了表现古典的理想之美,而是对世俗的,真实的美的再现。卡拉瓦乔笔下的圣徒,伦勃朗画中的普通人的形象,都体现了十七世纪的人们的审美倾向。
  巴洛克艺术同十八世纪流行的洛可可艺术一样都处于理性的年代。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这时的艺术更为理智和清醒。尽管存在着大量的古代艺术规范,但在现实性和情感性的表现上已相当成熟了。写实主义与古典主义在艺术精神上有共同美学基础,写实主义是在古典主义艺术中形成的,古典主义的艺术是整体、综合、统一、和谐的艺术。这种统一的艺术形态与人类普遍的和永恒的精神需求、生命活动有着深刻的联系,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都是一种美学观念的延伸,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关注的结果。
  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模仿论指引着艺术家们创造了杰出的典范,这是古典和谐思想的体现。在后来的理性时代,在古典规范指引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于十九世纪再现辉煌,将写实性的艺术推向了巅峰。到印象主义时期,我们已经看到了自然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原则。首先,在主观和客观、表现和再现、理想和现实的对立上走上极端。自然主义要求绝对地写实,模仿现实而抛弃理想。反之,表现主义要彻底抛弃现实,将浪漫主义对理想、观念、情感、欲望的表现推向极端,追求主体世界的原生态。其次,将情感与理智、思维与想象等心理因素的对立推向极致。自然主义提倡科学精神,要求精确,反对想象,而表现主义则把想象推向幻想、梦想、直觉等更主观的地步。第三,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处理上,自然主义要求按照客观的物理时空,如实地摹写对象。而表现主义将传统的定点透视、焦点透视,发展为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表现,并突破静态的三维空间,向动态的四维空间延展。作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极端阶段,自然主义和表现主义在写实性上是对传统写实的革命,它们的发展颠覆了近代的崇高型艺术模式,为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中的写实主义开辟了道路。
  
  
  参考文献:
  [1]克莱夫·贝尔:《艺术》,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
  [2]杨身源/张弘昕:《西方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3]H·G·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4]修·昂纳/约翰·弗莱明:《世界艺术史》,南方出版社
  
  作者简介:项毅,安徽财经大学绘画系教师,研究方向:艺术教学。

写实主义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