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励性品质是优秀英语教师的共性特点。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该重视学生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语言实践课程、语言理论和教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夯实英语教师教育的实践性课程的内涵。
[关键词]英语教师;激励性;学习潜能;实践课程
一、优秀英语教师激励性品质分析
通过对多位优秀英语教师访谈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优秀英语教师均具有广博的知识(包括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发音好,基本功扎实;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需求上,而不是仅仅完成教学任务。严格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心,方法灵活多样。工作中,能够与团队和其它个体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能够从学生、同事、教学场景中获取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作为教学决策的依据。尽管许多课堂教学决策需要在瞬间做出,但是他们的决策源自教学智慧而非一时兴起。他们知道该在什么时候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他们对教学技能的应用犹如伟大画家对色彩使用一样的熟练、完美。他们能够把教学知识点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学生,而且能够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他们具有一种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性格,知道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能够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谦虚、博学、严谨、幽默及其它高尚的人品修养能够改变和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兴趣。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是他们在教学中不断追求高质量、高效能教学的动力机制。这种热忱还蕴涵对学生、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承诺。他们视教学为使命,而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他们乐于承担创设一个支持性学习环境的责任。他们不仅能够使自己而且同时能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优秀英语教师和一般教师在激励性品质方面的差异分析
外语师资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高尚人格修养、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知识运用能力以及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外语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整个社会有一种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够充分认识到外语教学工作的特殊性质和特别功能,从而制定良好的外语教育政策措施。另外一方面,承担外语教师师资培养的高等师范院校,要高度重视外语教师基本素质尤其是激励性品质的培养。教师激励性品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提升。优秀英语教师能够把教学工作中的一次次挑战作为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他们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有意识到熟练,从熟练到资深的过程。调查、分析发现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
1.在教学热情方面
一般教师常常不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负责。优秀教师常常对教学工作表现出热忱的态度和忘我的投入精神,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负责,同时积极地促进学生从学习中享受到乐趣。
2.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方面
一般教师常常不能够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概念讲解冗长、乏味。优秀教师能够不断地、系统地给学生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问题,能够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同时让他们充满自信地迎接挑战。
3.在处理复杂性问题方面
一般教师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常常策略不明确,思路不清晰,优秀教师能够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进行正向迁移。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问题解决思路的范式。
4.在教学场景的敏感度方面
一般教师常常以一种简单化的方式对待教学场景问题,不能够随机应变,不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优秀教师能够与社会的、认知的场景进行积极地互动,能够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针对不同场景、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指导方法。
5.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
一般教师对学生常常保持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优秀教师能够有效清除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出高度的关心,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表现出高度期盼。能够认真对待来自学生的反馈意见,保证他们的要求得到满足。他们在学生面前可亲可近。通过营造支持性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他们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单是课堂教学的表演者。
6.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
一般教师不能够有效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违纪行为,不善于采用阻止策略。优秀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均基于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运用阻止策略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学生能够在轻松、安全的环境中学习。他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有效的课堂管理具有高度的相关。能够适时地改变教学活动的方式。教学指导条理清晰,学生理解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7.在教学工作耐心方面
一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优秀教师知道学生在各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尊重、理解这些差异。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当学生认识到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时,他们就会充满自信地迎接挑战。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真正的自主学习。当学生在练习中出错时,能够让他们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通过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
三、优秀英语教师的激励性品质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启示
教师教育与所有学科一样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逐步有了自己的学术规范和学术标准。随着教师培养体系的多元化,教师培养层次日益提高,规范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英语教师的培养,必须充分认识到其专业性。确立英语教师教育的专业地位是保障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前提。必须制定英语教师专业标准和专业准入制度,规定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的基本条件,强化英语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观念,把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结合起来。英语教师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够忽视以下几个维度。
1.强化英语教师的人格修养和批判、创新意识的养成
教师的人格指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从教师职业特点来看,人格、技能、知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能力、价值观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体。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良好的道德责任感、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及交际能力是必备的素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敢于负责。高度的责任感是古今中外优秀教师人格的共同特征。教师要对学生、对学生一个人的发展负责,要始终重视自己的专业责任并保持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其次,要具备反思和创新精神。教师应该批判性地分析教育实践过程中一切行为的合理性教师是英语教育教学的主导力量,只有不断地对英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批判性地审视、反思,才能够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才能够使英语教育教学逐步趋于理想境地。只有具备了开拓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再次,要具备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是学习共同体成员,应该具备与其它教师、与社会密切联系通力合作的能力,应该具备建立与学校同事、家长、社区的各方人士良好关系的能力,以寻求支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境。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人格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英语教师。
2.完善英语教师专业课程培养体系
英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要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内涵和教师职前培养的特殊性。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长期专业发展的开端。我们要通过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持续的专业发展能力,为他们未来的专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英语教师的语言实践能力(听、说、读、写、译)的培养,是英语教师培养的重要工作。同时,学生应该对英语语言的本质特征、分析方法、学习过程的特殊性、最新的研究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在英语教师课程培养体系中,应该把语言学理论课程和外语教学理论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一方面要强化专业研究和实践课程,使专业培养计划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我们要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教授英语学科知识的能力,发展英语学科的教学技能,了解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对教学实习、见习经验的反思,让学生能够联系教学实际情景反思理论的含义。
3.夯实英语教师教育的实践性课程内涵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作为知识主体与教育教学事件交互作用的认识过程及结果。这里的知识不仅是客观的,更是教师根据个人经验自主构建的。自主建构也就决定了这种知识不仅是静态的,更是教师与教育教学事件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既有个人知识成分,又有公共知识的成分;既有理性的知识,又有经验性的知识;既是静态的,也是随情景不断变化的。实践性知识与实践活动是二位一体的,是在实践中的知识。实践性知识不仅来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师教育中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教学实践情景中获得经验,培养英语教学实践能力,同时又通过引导他们研究和分析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加深对问题反思,使得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再限于常规和细节,而是能够从理论上、本质上把握和解决问题。目前英语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要依据合格英语教师资格标准完善实践性课程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评价也要有明确的要求。在教师每一阶段实习结束后,都应该有一次比较全面的评价和反馈。总之,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改革不仅要在制度上进行,更要在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上真正落实。如果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忽视实践过程中评价与反馈的作用。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就难以取得真正的实效。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的激励性品质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其发展受到教师的视野、人格、教学方法、知识面、情感性策略等多种因素制约。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该多关注一般教师是如何学会教学的,教学中如何把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教师的经历、信念系统如何影响他们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如何引导、激励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学。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52.
[2]麦金太尔.奥黑尔.教师角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40.
[4]张立忠.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0,(1):89.
作者简介:蒋云华,曲靖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