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2期 ID: 152717

[ 曾令慧 文选 ]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

◇ 曾令慧

  [摘要]结合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社会对环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特点,探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环境艺术;专业建设;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艺术品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悄然兴起,并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是它的扩大和延伸,是建筑方面更高层次的追求。本世纪中叶,欧美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最先发展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随后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提高生存环境品质,重新构筑新型人文环境,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在这种大环境下,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各大高校中应运而生。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级职业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历史责任。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对“环境艺术”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学校性质和基础不同,使得在专业建设的定位和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笔者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综合学科的特点,在制定教学实施方案时应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否则在课程设置上必然形成广而不精的被动境况。针对这一教育现状,必须提高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认识,改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结构,从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到实践环节,进行整合和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复合型设计人才。
  提高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应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主,并以此为目标,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规律,师资结构、教材系列和与其相对应的实训基地。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预见性:面向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动力。把握社会需求状况,一方面要进行需求调查,另一方面还要进行需求预测,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依社会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好前期准备。提升环境品质的需求已是当代社会,更是未来社会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环境艺术方面建设的层面主要是在室内设计和装饰、装修等内容上,环境艺术教育也侧重于此。但随着时代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将大大扩展,涉及的范围也将更加广阔,展望未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设计人才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
  第二,系统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性工程,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系统性的特点和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的重点。
  第三,适应性: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应该远比现在广泛的多,围绕着建筑环境,小到一个标志设计,大到环境景观设计,都将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工作。对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将更高,它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抓住环境艺术设计涉及面广,要求设计者适应性强这样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认识这一点,结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计划。
  第四,创造性: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充分强调创造性的特点,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想
  高职教育目标应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性要强、内容要精选,重点要突出。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要设置有专业特点、有所侧重的课程。如室内装璜专业方向、课程面广类杂,重点首先是空间设计素描、色彩学,精讲一些设计美学课程,广其视野,开其心智,然后是实训中的建筑装饰施工工艺。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管理、监理工程的岗位,才能有一定的工程施工实际操作能力,达到高层次的技能型、应用型职业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结构设置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指导思想是: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强化基础知识、拓宽专业面和服务面,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第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目标是:面向二十一世纪,建设有其行业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第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向,(1)专业范围:建筑内环境设计、建筑外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主要围绕建筑的内外环境所涉及的方面,进行科学、艺术、经济、合理、高效率地创造性设计,以提升生活环境的品质。
  (2)人才规格:培养思想素质高,具备发现、判断、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策划、组织、实施能力的智能和复合型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第四,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制。按照目前国家教委颁布的专业目录规定,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三年制。在三年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安排中,第一学年主要以基础课为主。第二学年上半年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并在巩固、深化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加入初级的专业设计课内容。第二学年下半年在巩固专业基础的同时,开始进一步熟悉专业特点,掌握一般性专业设计方法和规律,同时开始专业理论、材料、工艺等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设计课程,使学生具备专业要求的设计能力,并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从第三学期开始,一方面在实践环节上,从专业角度开始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熟悉生产实际和社会需要。另一方面,设置若干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以选修课形式,由学生依不同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进行专业方向“分流”,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见表1)。
  第五,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1)课程类型与学分分析(见表2)
  表2课程类型与学分分析
  
  (2)教学结构 :公共课与公选课——职业基础——职业技术——专业选修——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需要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沈蔚 等著.室外环境艺术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2]高庆喜.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枣庄学院学报 2006(4).
  [3]查波.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J]时代教育 2009(09).
  [4] 崔向日.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思考[J]成功(教育版)2008(11).
  
  作者简介:曾令慧,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