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2期 ID: 152682

[ 沙士涛 文选 ]   

阅读教学应从质疑问难开始

◇ 沙士涛

  [摘要]现在阅读教学有一种倾向,是重视感悟,忽视质疑。因此需要辩证地理解两者的关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这是最深入的阅读阶段,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学生质疑问难以及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作更加深入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其关键是学会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和合作解疑。
  [关键词]质疑;方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标越来越重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渐进培养,越来越重视学生具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中国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是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经过了这一番读悟后,“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
  因此,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为学生质疑创造机会。每节课都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题。阅读课应该有个自读—浅悟—质疑—深悟的过程。
  其中,关键的是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并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将解疑和感悟结合起来。教学中,我强调学生自学存疑,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在每一节课之前,我都鼓励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切不可迷信资料上答案是瞻。刚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很肤浅,如“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不明白”等等,或者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问题。凡此种种,都说明光让学生敢于质疑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我热情地给以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懂得应该在难点的地方、关键的地方和有困惑的地方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学生的问题变得有价值了。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的学习中,学生提出:“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把雨衣让给萨沙,而先让给妈妈?难道萨莎不比妈妈弱小吗?”学生如果没有经过认真思考,怎么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可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诱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现问题。在解疑时,如学生提出的是统领性、全局性的问题,可以“疑”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边解疑边感悟。如学生提出的是局部性问题,教师可以“暗渡陈仓”,将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解决并产生感悟。把学生质疑问难贯穿在一节课的全过程中,以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我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首先,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置疑能力。如学习《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为什么抱母亲?怎样抱母亲的?第一次抱母亲心情如何?……”
  其次,引导学生课中质疑。在一节课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设置悬念、信息反馈、电教演示、观看插图等教学环节引疑,促进学、思、疑、问的结合。《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关于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本文的难点是课文第三自然段,我在试教时发现学生对这一段很模糊,不能体会出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的决心与付出的巨大代价。直到有一位学生提出本段的中心句“……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一个孩子”是夸张说法,他不相信这是真的。课堂上,大家联系生活、联系课文来算算一笔帐,“沙漠如何变成绿洲”要花费多大的代价,对阿联酋人民产生敬佩之情。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一段文字的感受很深刻。
  然后,引导学生课后质疑。在讲读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谋篇布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例如我在教《“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即将结束时,学生被船长的行为震撼的同时,不免心生惋惜,有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船长的死值得吗?”大部分的同学想都没想就说值得,因为这体现了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但其中有几位同学就有异议:“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他的死也改变不了船沉的现实。还不如自己珍惜好生命,多做点更有价值的事。”还有的同学疑惑得问:“为什么哈尔威船长不逃生?为什么要与船同沉? ” 谈到哈尔威船长与船同沉,我们就要从古代的航海谈起。古代,由于生产水平低下,科技落后,每次远航出海往往生死未卜,在充满危险和未知的远航中只有凝聚集体的力量抵御,才能得以生存。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船长为核心的整体。他必须做到船在人在,船沉人亡,否则生不如死,永远不可能被人类社会所接受。千百年来,为了保证航海的安全。在海难时,所有的船长都遵循着这样的规矩,都用自己的生命维护“船长”这份荣誉。这样,在质疑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作者简介:沙士涛,张家港暨阳湖实验学校。

阅读教学应从质疑问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