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学科在高中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运用好音乐学科在德育教育中的功能,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音乐学科在高中德育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一定的讨论,并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将音乐学科运用到德育教育中。
[关键词]音乐学科;德育
德育教育,无论是在国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上,还是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具体的高中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各种课程,将学生的德育教育发挥的更好,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音乐学科的教育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上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和情操培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对音乐学科的德育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高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和任务。音乐学科的教育与高中德育教育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如果可以将两者进行良好的整合,进而达到更好的发挥音乐学科的德育功能的作用,从而使高中德育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文以音乐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为重点,对音乐学科在当今高中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一定的讨论,并结合我日常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一些实例,对音乐学科在德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及教育效果进行论述。
一、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作为一个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千年文明古国,我国古代的先贤们早已认识到音乐在一个人的道德培养中的重要性。例如战国时期的《乐记》中就提出,音乐是为道德服务的,是进行德行教化重要工具的重要思想。合理的运用音乐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涵养,还可以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音乐学科在高中的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将音乐学科纳入到德育教育的范畴也是非常可行的。其重要性和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音乐中包含着非常深刻的道德因素。因为任何音乐作品都包含着一定的人文思想和感情,也具有一定的人文内容和意义。或者表达精神、人生哲理,或者描述社会现实及本质。同时音乐作品都是各位音乐家在对社会有了一定的经历和深刻感触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所以在这些作品中不仅包含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还包含了创作者自己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一般来说,给人印象深刻、造成巨大影响力的音乐作品往往越能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因此,在高中音乐学科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各种音乐作品,并且在对作品进行传授的过程中,将作品中包含的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完整的传达给学生。
其次就是在高中德育教育中离不开鲜活的音乐元素的补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宣讲,还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认知度。音乐学科不仅能够传授艺术,同时还能够将道德思想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教育的影响,这种在鲜活形式中蕴含高尚思想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学习压力比较大的高中生来说效果更加明显。
再次,因为音乐教育自身所特有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一方面音乐中的音符所传达的情感是普遍的,没有语言与国籍的限制,可以运用这种人类共同的语言实现人与人之间更好的沟通。在教授音乐时,很多时候需要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才能达到教授和学习的目的,如合唱、合奏等的教学,如果没有各人之间的良好合作是很难完成的,所以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另一方面,音乐可以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好的音乐作品往往都是高尚道德的升华,让学生在美好的音乐欣赏中产生道德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对行为产生影响,对真善美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分辨善恶的能力,从而树立更高尚的道德观。同时还可以帮助净化人的思想和心灵,并且帮助学生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优秀的人格,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音乐学科在德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是教学方面。音乐学科中主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歌曲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歌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唱法,在提高学生唱的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到歌曲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在每一首歌曲教学之前都要先讲授歌曲中所包含的精神和思想,有意识的让学生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并在之后的歌唱学习中具体感受歌曲中所包含的这些精神,从而将歌曲中的高尚思想真正融入自己的认知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例如在教授《码头工人歌》时,可以先进行对作者的介绍,联系他的生平及其他的重要作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具体讲授其创作这些作品时的处境,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又是怎样在这些作品的激励下继续勇敢战斗的。从而让学生对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高尚的精神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之后的学唱过程中更加投入,培养爱国情感。在教唱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将歌曲中的主题及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加深对歌曲中所包含的高尚精神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恰当的表达歌曲,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将音乐教育和德育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其次就是对音乐欣赏课的有效利用。音乐欣赏课主要是通过运用视听手段让学生感受具体音乐作品中的美感,同时在审美过程中通过对各种有关资料的了解,加深学生对音乐中所包含的精神真谛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具体德育教育的要求和侧重点,对要欣赏的音乐在题材、风格等方面进行精心的选择,从而使学生在对音乐的欣赏和美的陶冶中,加强思想认识和道德的提升。例如在让学生对《义勇军进行曲》和《怒吼吧,黄河》这种爱国作品进行欣赏时,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表达作品主题的资料的介绍,向学生介绍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的主题,这些作品都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坚定不移的奋斗精神,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下依然斗志昂扬,在敌人的残暴的压榨下,仍然积极抗击敌人、保卫祖国,歌颂了中华民族人民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格。在音乐欣赏中的这些背景资料和主题的展示和讲解,再加上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可以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一次净化和升华,使其受到一次有深刻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得到德育的效果。
再次就是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加强,通过对校园整体环境的运用增强学生德育的培养。音乐学科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道德水平进行培养和提高,还应当有效利用学生在校园中的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加强音乐学科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例如建立一些例如合唱队、合奏队等校园音乐组织,在共同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比如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演唱的音色,和声的和谐等进行严格的要求,团体中的每个学生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声部和音量上要做到协调,同时相互之间还要学会互相听、互相配合。另外,训练规则要严格,参加者必须守时、守纪。从而通过严格要求和相关的训练,帮助学生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学生纪律性的同时,无论对学生的演唱心态还是文明素养等都有一个很好的提高,从而有助于学生德育的培养。
综上所述,音乐学科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注意对音乐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音乐实践活动的合理运用,从而使音乐学科的德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黄鹂.音乐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J].江海纵横,2007(6).
[2]张灵燕.何永峰.论音乐欣赏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党史文苑,2007(12).
[3]王小琴.徐继开.论音乐的德育功能[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8).
作者简介:李妍云(1981—),女,广东省广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先就职于广州洛溪新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