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2期 ID: 152636

[ 陈莉萍 文选 ]   

论留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

◇ 陈莉萍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与东盟各国间的经济、文化、教育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广西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也日趋增加,如何引导好外语专业学生在国外留学期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广西区内外语学习的现状,并提出一些适合留学生在不同阶段性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
  [关键词]外语专业;留学;第二课堂活动
  
  一、当前我区外语学习现状分析
  近年来,广西多所高职院校开设外语系,除英语专业外,还设有东南亚小语种专业,如越南语、泰语、老挝语等。高职学制为全日制三年,国内学校语言学习两年,语言国留学学习一年。对于三年学制的高职大专学生,一年的留学生活相对短暂,如何充分利用好一年的时间学习语言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并练就一口地道的外语,这成了高职院校外语老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二、针对国外留学期间不同阶段设计第二课堂活动
  跨文化交流最应避免的两大误区:一是仇外,二是媚外。两者都是文化偏见极端化的表现。差异并不是件坏事,差异往往引起他人注意和好奇。如果我们能够把差异转化为一种沟通的动力,利用好奇来加强沟通,那么我们就可以交到很多朋友。不同的文化之间只有差异没有优劣。
  国外留学生活主要分成三部分:环境适应阶段、社会融入阶段、文化交流阶段。
  1.环境适应阶段
  首先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学生初到语言国,对陌生环境的不良表现主要有:过分好奇——以游览观光为目的游玩,忽视学习;害怕——常在宿舍,不敢外出,不与人交流;焦躁——对比国外生活不适应,无心学期,期盼回国。对于刚到语言国学习的学生,我们应当设计适合该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消除其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症状。在这一阶段,应为学生设计一些相对简单,便于2-5人结合成小组开展的活动。例如“生活导向”介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制一张地图,反应出自己所在学校的地理位置、校园地图、生活图标等,并用外语做标注;向老师汇报在国外留学生活的环境、上课情况、任课老师姓名、爱好、特长等信息。作品由国内的专业指导老师做点评,并反馈给留学学生,鼓励学生将地图越画越大,生活导向越做越详细。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了解校园及周边环境,适应新环境,通过自制地图,国内老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国外生活环境的了解和适应的程度,知道校园机构分布、校园周边环境等。在学生的“生活向导”汇报中,能让学生主动的去与语言国的老师、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习时间和规律,掌握安排自己的作息,主动结交朋友,增进了解。留学生到了与中国差异很大的文化里,才能体会到自己身上的文化根基。
  2.社会融入阶段
  选择出国留学的中国学子,除了要学习书本中的知识外,还应该寻找机会扩大自己的视野,了解书本外的社会情况,实现远渡重洋求学的另一个目的——了解他人的文化。在多元、多文化的国家,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信仰的人聚集在一起,这就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国际舞台,让他们能够接触并感受到与自己不尽相同的文化。做到这一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大学提供的多种多样的社团和俱乐部,找自己感兴趣的文艺、体育、文学、或社交团体,并尽量不把自己局限在中国留学生的小圈子内,扩大在校园里交友的范围,这样不但可以帮助留学生提高语言练习,也能够使他们尽快适应自己的学习环境,增加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使自己学到的知识得以利用。留学生毕业之后的必经之路是走出校园寻找工作。
  此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设计应以社会融入为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让学生充分利用国外现有资源,开展“报纸杂志简拼”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内容分为若干个专题进行收集和拼贴,并翻译。深一阶段可开展“电视节目录制”大赛,要求学生用手机录影模式,将自己准备好的新闻素材进行录制,可进行新闻播报式、专题采访式等对语言国事实活动进行采编,将作品在语言国内邀请当地老师进行优秀作品的评选,并将优秀作品传送回国,对准备出国的学生进行鼓励教育,树立成功典范。
  3.文化交流阶段
  文化交流阶段是学生在国外留学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冲刺阶段。学生在国外留学阶段要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结合个人的学习特长、兴趣爱好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将中国文化传扬到国外,促进中外友好做贡献,组织举办各种球赛、美食大会、中国文化广播等活动,积极利用各种媒体,使文化交流、宣传中国的努力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申请在校园广播内或互联网广播内,传播介绍中国古老文化的节目。节目每期都制定一个主题进行介绍,重点突出介绍中国的节日和风俗习惯,各大历史古都,中国的古代文学以及历史故事等等。鼓励学生积极“从政”,参与各种各样的“政治活动”既能锻炼留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又能扩大留学生群体在国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推动文化交流。
  三、展望
  展望世界经济和科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的大局势下,充分认识高等学校在外语人才的培养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有目的、有方向的引导学生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科教兴国动员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1998.7
  [2]吴季松:《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棗知识经济》,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3
  [3]雷德森:《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思考》,东南学术1998.4
  
  作者简介:陈莉萍(1983—),女,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助教英语教育本科。

论留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